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接骨

白接骨

白接骨別名:玉龍盤,無骨苧麻,玉梗半枝蓮,玉接骨,血見愁,玉錢草,麒麟草,玉連環,接骨丹,接骨草,猢猻節根,金不換,華阿西達,

白接骨簡介:白接骨,中藥名。為爵床科白接骨屬植物白接骨Asystasiella chinensis(S.Moore)E.HossainAsystasia chinensis S.Moore的全草。具有化瘀止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跌打瘀腫,扭傷骨折,風濕肢腫,腹水,瘡瘍潰爛,癤腫,咽喉腫痛。

白接骨功效作用

功能

化瘀止血,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主治

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跌打瘀腫,扭傷骨折,風濕肢腫,腹水,瘡瘍潰爛,癤腫,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搗爛絞汁;或研未。外用: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註意事項

孕婦及月經期慎服。

相關論述

1、《綱目拾遺》:“治吐血,腸紅下血,跌打損傷。”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治外傷出血,扭傷,斷指再植,癤腫,下肢潰瘍,腹水,糖尿病,肺結核,咽喉腫痛。”

3、《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主洽肺結核,咽喉腫痛,糖尿病,腹水;外用治外傷出血,扭傷,癤腫。”

白接骨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骨折:鮮白接骨全草,搗爛,患處復位後外敷。另取蛇葡萄根內皮、蘭花根等量,搗爛敷在白接骨外面,後用夾板固定。7-10d換1次,至愈為止。(《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風濕病,肢面浮腫:(白接骨)全草60g,銀花30g,木通9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3、治腹水:鮮白接骨根30g。水煎服。(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咽喉腫痛:白接骨根基、野玄參各30g。用木器搗爛,絞汁漱喉咽服,連服2-3次。(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白接骨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釆收,曬幹或鮮用。

白接骨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短不一,莖略呈四方形,有分枝,全體光滑無毛。葉對生,皺縮,完整葉片卵形至橢圓狀矩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常下延至葉柄;葉緣微波狀至具微齒。

白接骨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爵床科白接骨屬植物白接骨。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5-45cm。根莖白色,質脆,帶方形,有白色黏液。莖直立,略呈四棱形,分枝,節部膨大,樓上疏被白色短毛或光滑。葉對生;葉片長卵形至橢圓狀長圓形,長6-12cm,寬2-4.5cm,基部漸窄呈楔形下延至葉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穗狀花序或基部有分枝,頂生,花單生或雙生,常偏於一側;苞片微小,有腺毛;花萼5裂達基部,有腺毛;花冠淡紫紅色,漏鬥狀,外疏生腺毛,花冠筒細長,長約4cm,簷部5裂,略不等;雄蕊4,2強,著生於花冠喉部;子房上位,每室有2粒胚珠。蒴果長橢圓形,上部具種子4顆,下部實心細長似柄。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谷林下陰濕的石縫內和草叢中,溪邊亦有。

榮生  遇見  滅菌  馮靖  良平  新京報  星城西  佑洞  日報社  莫宣卿  南海子  實力派  黃山毛峰  腐生生物  仕林  漳平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