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蓀
来源:74U閱讀網
美人蕉根別名:觀音薑,小芭蕉頭,狀元紅,白薑,
美人蕉根簡介:美人蕉根,中藥名。為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L.的根或莖。植物美人蕉,全國各地普遍栽植,亦有野生於濕潤草地。原產於印度。具有清熱解毒,調經,利水之功效。主治月經不調,帶下,黃疸,痢疾,瘡瘍腫毒。
美人蕉根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調經,利水。主治
月經不調,帶下,黃疸,痢疾,瘡瘍腫毒。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120g。外用:適量,搗敷。藥理作用
1、保肝作用。
2、利膽作用。
3、降低腸管緊張性。
4、對血壓影響。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治胎衣不下,取汁熬熱服,又利小水,根能退熱毒,敷大瘡。”“用心槌爛敷瘡,消紅腫。”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能補腎虛,治紅崩白帶、月經不調及癰毒初起紅腫疼痛等癥。”
美人蕉根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相關配伍
1、治急性黃疸型肝炎,鮮美人蕉根60g。煎服。(《安徽中草藥》)
2、治痢疾,鮮美人蕉根6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濕熱白帶,美人蕉根15g,炒貫眾9g,煎服。(《安徽中草藥》)
4、治脾虛所致的崩漏,小芭蕉頭根60g,金櫻子根60g。燉雞服。(《四川中藥志》1960年)
美人蕉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除去莖葉,洗凈,切片,曬幹或鮮用。美人蕉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植物美人蕉。形態特征
美人蕉,別名蘭蕉《農圃六書》,水蕉《生草藥性備要》,虎頭蕉《綱目拾遺》,蓮蕉《臺灣府志》,曇華《藥圃回春》,小芭蕉《四川中藥志》,洋巴蕉、破血紅《江西藥用植物名錄》,紅花蕉《廣東藥用植物名錄》。多年生草本,高可達l.5m,全株綠色無毛,被蠟質白粉。具塊狀根莖。地上枝叢生。單葉互生;具鞘狀的葉柄;葉片卵狀長圓形,長10-30cm,先端尖,全緣或微波狀,基部闊楔形至圓形。總狀花序,花單生或對生;每花具1苞片,苞片卵形,長約1.2cm;萼片3,綠白色,先端帶紅色,長約1cm;花冠大多紅色,管長約1cm,花冠裂片披針形,長約3cm;外輪退化雄蕊2-3枚,鮮紅色,倒披針形,長約4cm;唇瓣披針形,長約3cm,彎曲;發育雄蕊花藥和花絲相連接處稍呈彎曲;子房下位,3室,花柱1。蒴果,長卵形,綠色,具柔軟刺狀物,長1.2-1.8cm。花、果期3-12月。分佈區域
原產於印度。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普遍栽植,亦有野生於濕潤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