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養生 > 竅門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釜底抽薪散

釜底抽薪散常用名:

釜底抽薪散簡介:釜底抽薪散,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皮膚病學簡編》。主治口炎,虛火者。癥見口色淡紅,滿口白斑微點,輕度潰爛,顯露裂紋,夜間潮熱,不渴,便溏尿數,舌質紅無苔,脈虛。

釜底抽薪散組成

吳茱萸15g,胡黃連9g,大黃9g,生南星15g。

釜底抽薪散用法用量

上為極細末。外用,一歲以下每次3g,一歲以上每次6g,用醋調,塗兩足心。

釜底抽薪散主治

口炎,虛火者。

釜底抽薪散運用

1.本方以口色淡紅,滿口白斑微點,輕度潰爛,顯露裂紋,夜間潮熱,不渴,便溏尿數,舌質紅無苔,脈虛為診斷要點。

釜底抽薪散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1.《中醫皮膚病學簡編》:“釜底抽薪散,吳茱萸15g,胡黃連9g,大黃9g,生南星15g。共研為極細末,外用。一歲以下,每次用3g,一歲以上每次用6g。用醋調,塗兩足心。”

方論選錄:

1.《未病齋醫述》:“吳萸子三錢,胡黃連二錢,川大黃一錢半,膽南星一錢。上藥研細末,裝入瓶內備用,用時將釜底抽薪散以陳醋調和成膏狀,塗於兩足心,以紗佈包裹,24小時後,將紗佈取下即愈。劑量為:2-5歲兒童每次用藥二錢,5~10歲為四錢,15歲以上均用五錢,對於個別癥狀嚴重者,可連敷2—3次。”

2.《針灸治療損形損容疾病》:“吳某,男,3歲。1989年3月5日初診。近半年來,口瘡反復發作,5日前發熱繼則口舌破碎,舌失、舌底及咽部均見黃白色淺表潰瘍,牙齦紅腫。因灼痛而不願進食,煩燥啼哭,大便幹結,小溲黃赤。用抗生素等熱退而口瘡加重,舌邊、尖、底部見有6~7枚黃白色潰瘍,小的如粟米,大的似黃豆,舌質紅,舌苔黃。以釜底抽薪散敷湧泉穴,夜間即能安睡。次日病情明顯減輕,開始進食。續用此法敷湧泉穴2次,即告痊愈。”

網友評論

條評論

西雅圖夜未  外王  錦泉街花都  蔚來城  婚禮  零街一坊  磨砂玻璃  州州  無淚  邪門  朱海坤  密者  顯卡插槽  紮麻隆村  東山縣  神庭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