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早產兒

早產兒治療

早產兒西醫治療方法

1.孕婦治療方案

防止早產的方法尚有靜脈註射9.5%乙醇,可防止縮宮素(催產素)釋放而阻止宮縮.用沙丁胺醇可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對不可避免的早產,可於產前48h給糖皮質激素,以加速胎兒成熟度,有助於出生後的肺循環.

2.早產兒治療方案

(1)產時處理

早產兒出生時必須註意保暖,處理時動作要輕巧而迅速.受涼常會造成不可挽救的並發癥,產房溫度必須保持25℃左右.為瞭預防窒息,產程中最好不用對胎兒呼吸中樞有影響的麻醉、鎮靜藥.胎頭娩出時,先將胎兒口、鼻腔內的粘液擠出.未清除幹凈者,可在胎全部娩出時用消毒吸管吸清,必要時用氣管內插管.口內勿用紗佈揩,以免擦傷粘膜促成感染.有呼吸困難或青紫者及時給氧.待斷臍完畢,用消毒植物油紗佈輕輕揩去頸下、腋下、腹股溝等皺褶處過多的胎脂,然後裹以佈類.準備好開放式遠紅外搶救臺及預溫早產兒暖箱.

用0.25%氯黴素或0.5%新黴素眼藥水滴眼,預防結膜炎.處理就緒後,盡快轉入已調節好溫度的早產兒暖箱內.

(2)護理方法

初生的早產兒入室後應先安靜4小時,頭側向一邊,使口內粘液向外流,以後每2~3小時輕換體位1次.每4小時測體溫1次,每日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不應超過1℃.如已穩定在36~37℃間3次以上,可改為每日上午時及下午時各測1次.若體溫高於37℃或低於36℃,仍需每4小時測1次.

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難或青紫、情況欠佳者為限,勿以氧吸入當作常規.一般給氧數小時後青紫消失、呼吸正常時便可停止.如體重奪1000g以下的早產兒,可持續1晝夜.持續給氧最好不超過3天.禁忌放氧過事、濃度過高,時間過長,以免損傷嬰兒眼及肺.哺喂時容易發紺的嬰兒,可於哺喂前後給予數分鐘氧吸入.

早產兒在臍帶脫落、創口愈合後才予沐浴.在不沐浴時,上半身在暖箱內進行擦澡護理,包裹上半身後再抱出清洗臀部.體重在1000~1500g以下者,可用消毒植物油或滑石粉輕擦皺褶處,以保護皮膚.護理中著重做好保暖、喂養和防止感染.

早產兒飲食

早產兒宜食

一般主張早喂養,使其生理體重下降時間縮短,或程度減輕,低血糖率發生減少,血膽紅素濃度相對減少.一般生後6~12小時開始喂糖水,24小時開始喂乳,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較差者,如曾發生紫紺、呼吸困難或手術產者,可適當推遲喂養,靜脈補液.

哺喂方法:按早產兒成熟情況不同而異,對出生體重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養.

攝入量隨早產兒出生體重及成熟程度而定,可參考早產兒攝入量計算公式.

出生10天內早產兒每日哺乳量(ml)=(嬰兒出生實足天數+10)×體重(克/100)

10天後每日哺乳量(ml)=1/5-1/4體重(克)

以上攝入量為最大攝入量,如早產兒不能吃完,可將剩餘部分由靜脈補充,以保證蛋白質、熱卡和水分的供給.

喂奶間隔時間:可根據奶方和體重安排,一般體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時喂一次;1001~1500克者,每1.5小時喂一次;1501~2000克,每2小時喂一次;2001~2500克,每3小時一次,或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早產兒營養需要量的問題,是個不斷探討研究的問題:

一般認為早產兒對熱量的要求高於成熟兒,每日每公斤體重需熱卡110~150千卡.因早產兒安靜代謝率,指肺呼吸的作功比成熟兒大,但吸收能力低於成熟兒,所以熱能的供給還是以稍低開始為宜.視情況逐步加多.

蛋白質:成熟兒從母乳中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6~7%,早產兒攝入的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0.2%,高於正常兒.

氨基酸:正常兒必需氨基酸為9種,早產兒為11種,因早產兒缺乏有關的轉化酶,不能將蛋氨酸轉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轉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為必需氨基酸,必須從食物中攝取.

無機鹽:早產兒比成熟兒需要的多,因為胎兒的最後階段,是無機鹽增加的階段,如:鈣、磷、鐵都要增加,不足月的,早產兒體內就會缺乏無機鹽.

維生素:早產兒缺維生素E,易出現溶血性貧血,早產兒對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兒,並可能缺乏脂溶性維生素及其它營養素.早產兒食配方食品還是以母乳喂養好,待研究.總之早產兒的營養應因人而異.因情況不同,個體差異,營養上應結合個體情況細致考慮.

早產兒並發癥

由於上述生理,解剖特點,早產兒器官發育不成熟,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易發生各種並發癥,各系統疾病發病率高,病死率高,如易發生顱內出血,寒冷損傷綜合征,敗血癥,肺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缺氧缺血性腦病,酸中毒,高膽紅素血癥,膽紅素腦病,出血癥,貧血,佝僂病等,易發生心,肝,腎,腦,臟器功能的損害和衰竭等等.

1.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由於肺表面活性物質合成不足所致,本病主要見於早產兒及剖宮產兒,尤多見於33周以下,孕26~28周者發生率近50%,30~31周者為20%~30%.

2.頻發性呼吸暫停

約70%極低出生體重兒可發生呼吸暫停,每天呼吸暫停可多達40多次,呼吸暫停既可為原發性,亦可繼發於低體溫,發熱,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血鈣,高膽紅素血癥等,呼吸暫停常於孕齡34~36周才消失.

3.慢性肺損傷

早產兒由於氣道及肺泡發育不成熟,易因氣壓傷及氧中毒或動脈導管開放等而損傷,引發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綜合征及早產兒慢性肺功能不全,本病多見於ELBWI,發生率高達40%~50%,其中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較常見.

4.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其特征為:

(1)生後1周內間歇正壓通氣持續3天以上.

(2)有慢性呼吸窘迫表現(氣促,肺囉音等)持續28天以上.

(3)為維持PaO2>6.67kPa而需供氧持續28天以上.

(4)胸片有異常表現.

5.腦損傷

約7%的早產兒發生腦室內出血或腦室周圍白質軟化,體重<1500g者發病率可高達50%,癥狀多見於生後最初幾天.

6.硬腫癥

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體表面積相對較大,皮膚較薄,血管豐富,易於散熱,而棕色脂肪的量又少等因素易致低體溫而發生皮膚硬腫.

7.感染

由於細胞及體液免疫功能的不成熟,來自母體的抗體不足,皮膚屏障功能不成熟,頻繁的器械操作等,致早產兒易發生感染性肺炎,敗血癥及壞死性小腸結腸炎等.

8.低血糖

生後血糖<2.2mmol/L為低血糖,早產兒由於生後維持體溫,呼吸,肌肉活動等代謝都需要依靠碳水化合物供給熱能,而肝臟糖原儲存量少,若不及時喂養,很容易發生低血糖,臨床表現為青紫,呼吸暫停,嗜睡,驚厥,尖叫,肌無力及眼球異常轉動等癥狀,出生72h內早產兒低血糖發生率為1.5%~5.5%.

9.高膽紅素血癥

韓國早產兒容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和膽紅素腦病,與低蛋白血癥,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感染及膽紅素腸-肝循環等有關,主要由於肝臟缺少葡萄糖醛酰轉移酶,未能把遊離膽紅素轉變為結合膽紅素之故.

10.晚期代謝性酸中毒

是早產兒尤為低出生體重兒常見的營養代謝問題,此與飲食中蛋白質的質與量,以及腎功能發育不完善有關,通常見於以非配方牛奶喂養者,常於出生2周後,蛋白質供應達5g/(kg·d)時發生,雖用碳酸氫鈉治療,酸中毒仍常持續7~14天.

11.早產兒貧血早產兒到1~2個月時,往往有貧血現象,但因血管比較暴露於皮膚表面,貧血不易用肉眼看到,早產兒貧血原因為:

(1)鐵儲存不足:出生1個月後血清鐵量急劇下降,3個月時血清鐵量可減至初生時的三分之一,此時可用硫酸亞鐵2mg/(kg·d)或10%枸櫞酸鐵銨溶液,同時補充維生素E10mg/d,維生素C25mg/d,效果良好.

(2)需要增加:早產兒發育太快,需要增加血量,但造血功能較差,未能趕上體重增加的速度,故有時雖早期給予鐵劑,亦難免貧血,當有貧血癥狀,且血紅蛋白<120g/L,或雖無貧血癥狀,但血紅蛋白<70~80g/L,均應輸血.

12.早產兒視網膜病

主要為生後10~14天內吸入高濃度氧,使PaO2>13.3kPa,視網膜血管因而發生擴張,彎曲,滲出及出血,最後機化形成瘢痕,瘢痕組織收縮,推晶狀體向前,前房變淺,角膜混濁,視力受損,嚴重者引起睫狀體和視網膜脫離,本病常並發近視,斜視或青光眼,本病多見於VLBWI,尤為ELBWI.

13.佝僂病

早產兒血清鈣低下,但於第7天可恢復正常水平,一般不發生低鈣癥狀,不必補鈣,但超低出生體重兒容易患佝僂病,原因為:

(1)鈣,磷及維生素D的儲存較少.

(2)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維生素的功能較差.

(3)由於生長較快,鈣,磷的一般供給量往往不能滿足需要,尤為補磷不足.

(4)容易有感染和消化道紊亂,因此對礦物質及脂肪的吸收障礙.

平寨鎮四小  東燕  連環扣  下頜支  抵押品  棉籽  下消化道出  行政服務中  鹽務街  藍環章魚  騰橋  灣島  長溝沿  清泉  內蒙古自治  觀察使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