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絲蟲病

絲蟲病

絲蟲病

絲蟲病百科

絲蟲病是指絲蟲(由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一類寄生性線蟲)寄生在脊椎動物終宿主的淋巴系統、皮下組織、腹腔、胸腔等處所引起的疾病.兩種絲蟲引起絲蟲病的臨床表現很相似,急性期為反復發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和發熱,慢性期為淋巴水腫和象皮腫,嚴重危害流行區居民的健康和經濟發展.

絲蟲病

絲蟲病

絲蟲病病因

目前已知寄生在人體的絲蟲共8種,但在我國流行的隻有班氏絲蟲(Wuchereria bancrofti)和馬來絲蟲(brugia malayi)兩種,前者主要由庫蚊傳播;後者由中華按蚊傳播,兩者生活史基本相似.

對絲蟲病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絲蟲病的發生與發展取決於多種因素,與宿主的機體反應性,感染的蟲種,程度和次數以及蟲體的發育階段,寄居部位和成活情況等因素有關,一些實驗證明, 絲蟲的感染期幼蟲,成蟲和微絲蚴以及其代謝產物都具有抗原性,機體可產生對抗絲蟲的特異性抗體,人體感染絲蟲後,血清中IgG和IgE水平均有升高,實驗還證明,絲蟲感染後除產生體液免疫外,還可能有細胞免疫參與,例如實驗發現致敏動物還可出現皮膚的遲發型變態反應和巨噬細胞移動抑制現象.

此外還觀察到切除胸腺的小鼠對絲蟲的易感性增高,並出現微絲蚴血癥,一般認為,在絲蟲病的急性期變態反應起重要作用,童蟲和成蟲的代謝產物,尤其是感染期幼蟲蛻皮時的分泌物,雌性成蟲子宮分泌物以及死蟲及其分解產物均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的變態反應,晚期絲蟲病與絲蟲成蟲阻塞淋巴流有重要關系,但晚期患者發生進行性象皮腫時,常不能證明宿主體內還有活絲蟲存在,血中也難以查見微絲蚴,患者血清中IgG升高,因此在晚期絲蟲病發病機制中是否還有自身免疫因素存在,尚待證實,人體對絲蟲感染的獲得性免疫既不能徹底消除已感染的蟲體,也不能防止再感染.

絲蟲病

絲蟲病

絲蟲病癥狀

一、急性期

1.淋巴結炎和淋巴管炎

不定時周期發作,可能每月或數月發作一次.發作時患者畏寒發熱,全身乏力.淋巴結炎可單獨發生,而淋巴管炎一般都伴有淋巴結炎.局部淋巴結腫大痛疼並有壓痛,持續3~5天後,即自行消失.繼發感染,可形成膿腫,淋巴管炎以下肢為多,常一側發生,也可兩腿同時或先後發生,其癥狀是沿大腿內側淋巴管有一紅線,自上而下蔓延發展,稱為“離心性淋巴管炎".炎癥波及毛細淋巴管時,局部皮膚出現彌漫性紅腫、發亮,有灼熱燒感及壓痛,類似丹毒,稱“丹毒樣性皮炎"俗稱流火,持續2~3天消退.

2.絲蟲熱

周期性打寒戰,高熱,持續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僅低熱但無寒戰,在屢次發作後,局部癥狀才漸漸顯露,出現腹痛者,多數是因為腹膜後淋巴結炎所致.

3.精囊炎、附睪炎、睪丸炎

常見於斑氏絲蟲病.患者自覺由腹股溝向下蔓延的陰囊疼痛,可向大腿內側放射.睪丸及附睪腫大,陰囊紅腫壓痛,一側或二側精索可摸及1個或數個結節性腫塊,有壓痛,炎癥消退後縮小變硬.可伴有鞘膜積液及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4.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綜合征(肺型絲蟲病)

由發育移行的未成熟幼蟲引起的過敏反應所致.表現畏寒、發熱、咳嗽、哮喘、肺部有炎癥陰影,痰中有嗜酸性粒細胞和夏科一登雷登結晶,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20~80%),血中微絲蚴多陰性.少數尚可出現蕁麻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

二、慢性期

1.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腫大是由於炎癥及淋巴結內淋巴竇擴張所致,且常伴淋巴結周圍向心性淋巴管曲張.見於一側或兩側腹股溝和股部,局部呈囊性腫塊,中央發硬,穿刺可抽出淋巴液,有時可找到微絲蚴,易誤診為疝.

2.淋巴管曲張

淋巴管曲張常見於精索、陰囊及大腿內側.精索淋巴管曲張可互相粘連成條索狀,易與精索靜脈曲張混淆.陰囊淋巴管曲張可與陰囊淋巴腫同進存在.

3.陰囊淋巴腫

由於腹股溝表淺淋巴結和淋巴管阻塞,致陰囊腫大、表皮增厚似桔柑皮狀,可見有透明或乳白色小水泡,破裂後有淋巴滲出或乳糜液滲出,有時可查到微絲蚴.

4.鞘膜腔積液

多見於斑氏絲蟲病.可發生一側或兩側.輕者無明顯癥狀,積液多時,陰囊體積增大,呈卵園形,皮膚皺折消失,透光試驗陽性,穿刺液離心沉淀可找到微絲蚴.

5.乳糜尿

此癥狀為斑氏絲蟲病常見癥狀.病人淋巴管破裂部位多在腎孟及輸尿管.臨床呈間歇性發作,隔數周、數月或數年再發.發作前可無癥狀或有畏寒、發熱、腰部、盆腔及腹痛股溝處疼痛,繼之出現乳糜尿.乳糜尿易凝固,可堵塞尿道,致排尿困難其他甚或出現腎絞痛.

6.象皮腫

多見於馬來及斑氏絲蟲病晚期.感染後10年左右發生.常發生於下肢,少數見於陰囊、陰莖、陰唇、上肢和乳房.開始呈凹限性堅實性水腫,久之皮膚變粗增厚、皮皺加深,皮膚上有苔蘚樣變,癘狀突起等變化,易繼發細菌感染形成慢性潰瘍.

絲蟲病

絲蟲病

絲蟲病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和分類

白細胞總數在10~20×109/L之間,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高.

2.病原診斷指從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絲蚴和成蟲.

(1)血檢微絲蚴:為確診絲蟲病主要依據.由於微絲蚴具有夜現周期性,取血時間以晚上9時至次晨2時為宜,陽性率較高.

1)塗片法:取耳垂血3滴,置於潔凈玻片上,用另一張玻片的角塗成約長2cm,寬1.5cm的長方形厚血膜,午後放在清水中溶血5~10分鐘,待幹、固定染色鏡檢.

2)鮮血片法:取耳垂血1滴於玻片上,加水數滴溶血,加蓋玻片低倍鏡檢查.陽性時可見微絲蚴自由擺動,前後屈伸.

3)濃積法:取靜脈血2ml,註入盛有0.4ml抗凝劑試管內,加蒸餾水8~10ml,溶血後離心沉淀,傾上液,再加N/20氯氧化鈉8~10ml,混勻放置5~10分鐘,離心,棄上液,取沉淀鏡檢,此法陽性率高.

4)白天誘蟲法:白天口服海群生100mg,在15、30、60分鐘分別采血鏡檢.

(2)乳糜尿及淋巴尿檢查:乳糜尿需加乙醚(5ml尿液+2ml乙醚)於試管內搖蕩,脂肪溶解,棄乙醚,加水稀釋後離心檢查.淋巴尿易凝,應先加抗凝劑,後直接塗片或用水稀釋10倍離心鏡檢.

(3)體液和尿液檢查微絲蚴:微絲蚴亦可見於各種體液和尿液,故可於鞘膜積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和尿液等查到微絲蚴.可取上列體液直接塗片,染色鏡檢;或采用離心濃集法、薄膜過濾濃集法等檢查.含乳糜的液體可加乙醚使脂肪充分溶解,去除上面的脂肪層,加水稀釋10倍後,以1500~2000rpm離心3~5分鐘,取沉渣鏡檢.

(4)活組織檢查血中微絲蚴檢查陰性者可取皮下結節、淺表淋巴結、附睪結節等病變組織活檢,確定診斷.

(二)免疫診斷可用作輔助診斷,為檢測血清中的絲蟲抗體和抗原,包括皮內試驗、間接免疫熒光抗體檢查、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因與其它線蟲有交叉反應,故特異性有限.

絲蟲病預防

一、預防

1、防蚊滅蚊

切斷傳播的途徑,消滅蚊蟲孳生地.在多蚊季節最好使用蚊帳;戶外作業時,註意要塗抹防蚊油、驅蚊靈及其它驅避劑等在暴露部位的皮膚,頭部可用棉線浸漬701防蚊油制成的防蚊網.

2、普查普治

在夏季對流行區1歲以上人群進行普查,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及早發現患者和帶蟲者,及時治愈,既保證人民健康,又減少和杜絕傳染源.冬季對微絲蚴陽性者或微絲蚴陰性但有絲蟲病史和體征者進行普治.

3、流行病學監測

加強對已達基本消滅絲蟲病指標地區的流行病學監測.在監測工作中應註意:①對原陽性病人進行復查復治;對以往未檢者進行補查補治;同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發現病人,及時治療直至轉陰.

②加強對血檢陽性戶的蚊媒監測,發現感染蚊,即以感染蚊戶為中心,向周圍人群擴大查血和滅蚊,以清除疫點,防止繼續傳播.

4、保護易感人群

在流行區采用海群生食鹽療法,每公斤食鹽中摻入海群生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鹽,內含海群生50mg,連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絲蚴陽性率.

泛黃  司徒如月  大潘  吉連  濠窪  衛詩雅  雄才大略  戲曲中的節  改戰區  調順  趙嚴  燈籠花  西遊  古籍  剎那生滅  寵物市場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