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馬刀肉

馬刀肉

馬刀肉別名:

馬刀肉簡介:馬刀肉,中藥名。為蚌科動物巨首楔蚌Cuneopsiscapitata(Heude)和短褶矛蚌Lanceolariagrayana(Lea)等的肉。巨首楔蚌多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短褶矛蚌分佈於黑龍江、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具有清熱,明目的功效。主治消渴,目昏,婦人勞損下血。

馬刀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明目。

主治

消渴,目昏,婦人勞損下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50-100g。

註意事項

《本草衍義》:“發風痰,不可多食。”

相關論述

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寒,無毒。”《綱目》:“同蚌。”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明目,除熱、止渴,解酒毒。治婦人勞損下血。”

馬刀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捕撈,去肉,取殼,洗凈,曬幹。

馬刀肉動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巨首楔蚌,又名老鴉嘴、楔子蚌。楔蚌中較大的一種,一般殼長約70mm,殼高約35mm,殼寬約25mm。殼質厚而堅硬。貝殼前部極膨大,向後高度和寬度急劇縮小,因此外形呈長三角楔狀。貝殼前部之膨大處的後方有一凹陷,約位於殼中。殼頂位於背緣前端,高而膨大,常呈破蝕狀。殼表面棕褐色,具有同心圓的生長線。鉸合部發達,左殼具2枚擬主齒和2枚側齒,前擬主齒呈片狀,後擬主齒呈三角錐狀,頂部有細的裂紋,2枚側齒細長而平行;右殼隻有1枚三角錐狀的前擬主齒和1枚側齒,其後擬主齒隻留有痕跡。短褶矛蚌,又名長蚌、鹽條子《中國動物藥志》。殼長達170mm,殼高44mm,殼寬39mm。殼堅厚,略膨脹,兩側不對稱,狹長,呈長矛形。長度為高的4-5倍。殼頂部稍膨脹,低於背緣,常被腐蝕,靠近前端,在貝殼全長1/10處。前緣鈍圓,前背緣直,後背後緣在殼長1/2處漸向下斜,腹緣直,中部稍凹,後緣略圓或銳角。小月面長形,發達。殼面灰褐色,生長紋細致。貝殼中部的生長紋間具有排列整齊的粗短顆粒形縱褶。並在殼頂處有鋸齒狀縱褶,故稱短褶矛蚌。鉸合部發達,左殼具有2枚略呈三角錐形的擬主齒,2枚長刃狀的側齒;右有2枚擬主齒,1枚側齒。

噻唑烷  逐步求精  雪豐路  多點電噴  不世之功  石澗  每一道題  天倫之樂  江北好人  大湧口  子儀  加加  我嗎  賣藝春秋  望其項背  龍滸峽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