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毛蕨根

毛蕨根

毛蕨根別名:

毛蕨根簡介:毛蕨根,中藥名。為鱗毛蕨科耳蕨屬植物密鱗耳蕨Polystichumsquarrosum(Don)Fee的根莖。植物密鱗耳蕨,分佈於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之功效。用於預防流感,麻疹;主治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痢疾,腸道寄生蟲病。

毛蕨根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止血,殺蟲。

主治

用於預防流感,麻疹;主治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痢疾,腸道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用於蟯蟲,鉤蟲,絳蟲,熱病發疹,吐血,便血,月經過多,赤痢,並用於防治流感等癥。”

毛蕨根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預防流感、麻疹,多鱗耳蕨15g。煎服。(湖北《中草藥醫藥經驗交流》)

2、治功效性子宮出血,多鱗耳蕨15g,茜草9g,景天三七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毛蕨根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後除去葉柄與須根,洗凈,鮮用或曬幹。

毛蕨根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鱗毛蕨科耳蕨屬植物密鱗耳蕨。

形態特征

密鱗耳蕨,別名密鱗刺葉耳蕨《西藏植物志》,多鱗耳蕨《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植株高60-100cm。根莖短,直立或斜升。密被褐色、披針形小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0-40cm,禾稈色,密被棕褐色、邊緣有睫毛的闊卵形或狹披針形大鱗片;葉片革質,長圓披針形,長40-60cm,寬10-17cm,漸尖頭並為羽狀,基部不縮狹,上面光滑,下面疏被紅棕色鱗毛,羽軸和葉軸下面密被褐棕色、通常扭曲的線狀披針形長鱗片,二回羽狀;羽片25-35對,斜展,互生,中部羽片長8-10cm,寬2-2.5cm,漸尖頭,有短柄,一回羽狀;小羽狀10-15對,長圓狀鐮形,漸尖頭,基部不對稱,羽片基部上側1小羽片較長,長達2cm,直立,上側近圓弧形,有2-3個半裂圓齒,下側邊平直,全緣,葉脈羽狀,不甚明顯。孢子囊群小,圓形,背生於上半部,每小羽片有5-7個,成熟時匯合;囊群蓋大,深棕色,彼此接近,全緣。

分佈區域

分佈於西南及陜西、甘肅、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400-2300m的山谷雜木林下或巖石上。

二節樓  阿諛諂媚  孝悌力田  膜老掉  經濟發展  九三  伺服電機  泗洪縣  以眼還眼  柴米  銀本位制  後泥河  二十四隻眼  上聯  泉山北  滴蟲性陰道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