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来源:74U閱讀網
五除葉別名:大漆王葉,
五除葉簡介:五除葉,中藥名。為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山吳萸Evodiatrichotoma(Lour.)Pierre的葉。植物山吳萸,分佈於我國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西部及西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南部,越南、老撾、泰國北部也有。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小兒麻痹後遺癥,風濕關節痛,濕疹,蕁麻疹,瘡瘍,風寒頭痛。
五除葉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治
小兒麻痹後遺癥,風濕關節痛,濕疹,蕁麻疹,瘡瘍,風寒頭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辛苦、溫。”“治小兒麻痹後遺癥,風濕關節炎、蕁麻疹、濕疹、皮膚瘡癢。”五除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小兒麻痹後遺癥、風濕性關節炎,用鮮(五除)葉,搗爛敷關節處。(《雲南中草藥》)
2、治蕁麻疹、濕疹、瘡瘍,用(五除)葉適量,煎水外洗。(《雲南中草藥》)
3、治頭痛,用鮮(五除)葉加艾,搗爛包頭部。(《雲南中草藥》)
五除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幹備用。五除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蕓香科吳茱萸屬植物山吳萸。形態特征
稀高達10米的小喬木,樹皮灰褐色或灰色,春梢暗紫紅色。葉有小葉5~11片,稀3片,小葉橢圓形、長圓形或披針形,葉軸基部的常為卵形,長6~15厘米,寬2.5~6厘米,頂部漸尖,基部短尖,兩側常不對稱,全緣,無毛或嫩枝及小葉被毛,散生幹後變褐黑色、在擴大鏡下可見的油點。花序頂生,花多;萼片及花瓣均4片;萼片闊卵形,端尖,長不及1毫米;花瓣鑷合狀,白色,長3~4毫米;雄花的雄蕊4枚,比花瓣稍長,花絲被少數白色長毛.退化雌蕊棒狀,比花瓣略短,不分裂;雌花的退化雄蕊鱗片狀,花柱及子房均淡綠色,花瓣比雄花的大。果鮮紅至暗紫紅色,幹後暗褐色,散生微凸起、色澤較暗的油點,有橫皺紋,基部常有1~2個暗褐黑色、細小的不育心皮,每分果瓣有1種子;種子暗褐色,近圓球形而腹面略平坦,頂部稍急尖,基部渾圓,背部細脊肋狀,長6~7毫米,寬5~6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1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廣東西南部、海南、廣西西部及西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南部,越南、老撾、泰國北部也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600米山地灌木叢或雜木林中較濕潤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