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薑
来源:74U閱讀網
燈籠草別名:爆卜草,燈籠泡,鬼燈籠,水燈籠草,苦燈籠草,荷卜草,打額泡,天泡果,響鈴子,地燈籠,母炮草,炮仔草,
燈籠草簡介:燈籠草,中藥名。為茄科植物燈籠果Physalis peruviana L.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感冒,喉痛,咳嗽,痄腮,天皰瘡。
燈籠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主治
感冒,喉痛,咳嗽,痄腮,天皰瘡。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類成分、葉中含內酯成分、根中含生物堿。藥理作用
抗癌及抗微生物作用:燈籠果葉提取物可使移植艾氏腹水癌的動物存活期延長70%,宿孽提取物能延長60%,基提取物能延長30%,根提取物能延長10%。這些部位的乙醇提取物體外試驗如有抗微生物活性,其中葉提取物作用最強。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消炎利水。主治感冒發熱,腮腺炎,支氣管炎,急性腎盂腎炎,睪丸炎皰疹,癤瘡疝氣痛。”
燈籠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10月采收,鮮用或曬幹。燈籠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長25-60cm。莖略呈扁方柱形,具棱,表面灰黃白色或灰青色,密被白色茸毛。葉皺縮卷曲,展平後呈卵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微心形,近全緣或有不規則疏粗齒,暗綠色或黃綠色,兩面被白色茸毛;具長葉柄。葉腋處具膨大似燈籠狀的花尊,有的已壓扁,淡黃綠色,薄紙質,半透明,被有柔毛,內有暗黃綠色漿果,近圓形。氣微,味甘、苦。燈籠草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5-90m。具氮的根莖,莖直立,具短柔毛。單葉互生,或2片聚生;葉柄長2-5cm,密生柔毛;葉片卵圓形至長圓形,長6-15cm,寬4-10cm,先端短漸尖,基部對稱心臟形,全緣或有少數不明顯尖齒,兩面密生柔毛。花單生於葉腋,粳長約1.5cm;花萼闊鐘狀綠色,5淺裂,裂片披針形,具短茸毛;花冠闊鐘狀,長12-1.5cm,黃色,喉部有紫色斑紋,5淺裂,裂片近三角形;雄蕊5,著生於花冠近基部處,花絲及花藥藍紫色;雌蕊1,子房上位,2-3室。漿果球狀,直徑1-1.5m,成熟時黃色;宿萼在結果時膨脹成燈籠狀包圍在漿果外面但與架分離。種子黃色,圓盤狀。夏季開花結果。分佈區域
我國福建、廣東、廣兩、雲南有栽培,或為野生而生於海拔1200-2100m的路旁或河谷。生長環境
生於田間、路旁、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