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芍

白芍

別名:白芍藥、白花芍藥、將離、金芍藥、杭芍、東芍、芍藥

禁忌人群:虛寒證不宜單用

適宜人群:月經不調、痛經者

白芍的基本介紹

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除去外皮的根。白芍藥也稱白花芍藥,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芍藥是我國藥用的傳統花卉,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其根並入藥。目前在秦嶺、大別山等地尚有野生。主產於山東、安徽、浙江、四川、貴州等省,東北、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等地有栽培。白芍按產區可分為三大類:產於浙江的稱“杭芍”,產於安徽的稱“亳芍”,產於四川的稱“川芍”。
芍藥地下部塊狀或粗厚;葉基生或莖生,大,互生,羽狀或三出復葉或深裂;花大而美麗,單生於枝頂或有時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種中的常為重瓣;雄蕊多數;花盤環狀或杯狀;心皮2-5,離心發育,結果時變為蓇葖,每個有種子數顆。生於山坡、山谷的灌木叢或草叢中。
《詩經·鄭風》中就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詩句。因多在男女惜別時相贈,故我國古代人民把芍藥作為將離草。古代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說法,由於芍藥具色、香、韻三者之美,歷代文人倍加贊頌。芍藥分赤芍、白芍,赤芍活血祛瘀,白芍和血養陰,屬於祛邪固本的良藥。中醫藥界有一首小詩描述瞭白芍的外觀特點與功效:“白芍條勻兩頭齊,堅重粉色菊紋細,補血斂陰平肝陽,柔肝止痛用之宜。”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

苦、酸,微寒。入肝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
1.用於月經不調,經行腹痛
白芍能養血斂陰,治婦科疾患,常與當歸、熟地黃、川芎等藥配合應用。本品如與桂枝同用,能協調營衛,用以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自汗而惡風;與龍骨、牡蠣、浮小麥等藥同用,可斂陰潛陽,用治陰虛陽浮所致的自汗、盜汗等癥。
2.用於肝氣不和
白芍功能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故可用於肝氣不和所致的胸脅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攣等癥。治脅痛,常與柴胡、枳殼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攣,常與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與黃連、木香等同用。
3.用於頭痛、眩暈。
白芍生用,能斂陰而平抑肝陽,故可用於肝陽亢盛的頭痛、眩暈等癥,常與桑葉、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同用。
4.美容養血
在中醫理論中,白芍有養血的作用,可以治療面色萎黃、面部色斑、無光澤

白芍的選購

幹燥根呈圓柱形,粗細均勻而平直,長10~20厘米,直徑1~1.8厘米。表面淡紅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顯的縱皺及須根痕,栓皮未除盡處有棕褐色斑痕,偶見橫向皮孔。質堅實而重,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或微帶棕色,木部放射線呈菊花心狀。氣無,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長、勻直、質堅實、粉性足、表面潔凈者為佳。
根條細瘦彎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須根痕較多,質松,粉性小,斷面射線不明顯,品質為次。

白芍的存儲

置陰涼幹燥處,密閉,防蛀。

白芍的食用方法

芍藥通過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夠產生不同的功效。白芍生用斂陰平肝作用較強;白芍炒後長於養血和肝,多用於肝旺脾虛痛瀉者;白芍酒炒後偏於養血活血,血虛兼寒凝血瘀之證最宜;白芍醋炒增強柔肝止痛之力。

南僑  斑魚湯  保工街南十  敦龐之樸  祝村十字  南全福街  石莊  側屈  泰嘉園  殺生予奪  廢墟  災區  要警惕  飯菜  出水  征兆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