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青木香

青木香

青木香別名:馬兜鈴根,兜鈴根,土青木香,獨行根雲南根,土木香,青藤香,蛇參根,鐵扁擔,痧藥,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

青木香簡介:青木香,中藥名。為馬兜鈴科屬植物馬兜鈴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和北馬兜鈴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幹燥根。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胸脅、脘腹疼痛,瀉痢腹痛,疔瘡腫毒,皮膚濕瘡,毒蛇咬傷。

青木香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止痛,解毒消腫。

主治

1、胸脅、脘腹疼痛:本品辛行苦泄,主入肝胃經,能行氣疏肝,和中止痛。

2、瀉痢腹痛:本品苦寒,清熱解毒辟穢,味辛行氣止痛。

3、疔瘡腫毒,皮膚濕瘡,毒蛇咬傷:本品苦寒,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之功。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9g。散劑每次1.5-2g,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不良反應

1、臨床若攝入過量青木香,可引起惡心、嘔吐、出血性下痢等胃腸道反應。嚴重者表現為頭暈,血壓下降,全身痙攣,瞳孔先大後小,肌肉松弛,心跳和呼吸抑制,蛋白尿及血尿,最後出現呼吸終止,心跳停止而死亡。

2、中毒原因主要為用量過大。預防首先要註意用藥途徑,一般不宜靜脈註射或肌內註射,其次是口服劑量也不宜過大。中毒較輕者,停止用藥,多可緩解;中毒較重,視情況隨癥處理,如岀現呼吸麻痹,可進行人工呼吸、氣管插管等。

註意事項

體質虛寒者慎用,胃弱者勿服。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馬兜鈴酮,並含馬兜鈴酸、青木香酸、木蘭花堿、尿囊素、土青木香甲素及丙素等。

藥理作用

青木香煎劑對多種原因引起的高血壓有明顯的降低血壓作用,其所含木蘭花堿對腎性高血壓的降壓作用明顯;青木香總堿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大腸、變形等桿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馬兜鈴酸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並能增強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研究證實,馬兜鈴酸有一定的致突變和致癌作用。

相關論述

1、《新修本草》:“主積聚,諸毒熱腫,蛇毒。”

2、《本草求真》:“青木香,諸書皆言可升可降,可吐可利。凡人感受惡毒,而致胸脯不快,則可用此上吐,以其氣辛而上達也。感受風濕而見陰氣上逆,則可用此下降,以其苦能泄熱也。”

青木香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肝胃氣滯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與香附、川楝子、佛手等同用。

2、治夏令飲食不潔,暑濕內阻所致瀉痢腹痛,與葛根、黃連、木香等配伍。

3、治皮膚濕瘡,可取本品煎水外洗,並研末外撒,或配伍明礬、五倍子、爐甘石等;治毒蛇咬傷,則每與白芷配伍,內服並外用,或與穿心蓮、蚤休等同用。

相關配伍

1、青木香配川楝子:青木香辛苦性寒,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之功;川楝子苦寒行氣止痛,殺蟲。二藥配伍,其理氣止痛、清熱之功增強。適用於肝胃氣痛兼熱者。

2、青木香配木香:青木香辛苦性寒,具有行氣止痛、解毒消腫之功;木香苦辛性溫,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青木香偏於歸肝經,木香偏走胃經;青木香擅長疏肝和胃,木香長於行脾胃氣滯。二藥配伍,行氣止痛之功增強。適用於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瀉痢腹痛等。

鑒別用藥

青木香與木香:二藥名稱相似,但非一物。均為苦辛之品,均具有行氣止痛之功,用治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瀉痢腹痛。但青木香歸肝胃經,善行肝胃氣滯,擅治肝胃氣滯之胸脅脹痛、脘腹脹痛,夏令飲食不潔、暑濕內阻之瀉痢腹痛,又可解毒,辟穢,消腫,降血壓,又可用治癰瘡疔毒,皮膚濕瘡,毒蛇咬傷及高血壓屬肝陽上亢者;木香善行脾胃大腸氣滯,為行氣止痛之要藥,又為治濕熱瀉痢裡急後重的要藥,多用治脾胃氣滯、濕熱瀉痢後重及黃疸等。

青木香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殘莖、須根及泥沙,幹燥。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幹。

青木香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幹燥處。防黴。

青木香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馬兜鈴:根圓柱形或稍扁,略彎曲,長3-10cm,直徑0.5-1.5cm。表面黃褐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質堅脆,折斷面形成層環隱約可見,皮部淡黃色,木射線寬廣,乳白色,木質部束談黃色,呈放射狀,導管孔明顯。香氣特異,味苦。

2、北馬兜鈴:根與馬兜鈴根基本相似,唯體形較小而稍扁。均以條粗、質堅實、香氣濃者為佳。

飲片性狀

為圓形或扁圓形厚片,表面黃白色,有類白色與黃棕色相間排列的放射狀紋理,皮部與木部間有明顯的黃棕色環紋(形成層),俗稱“菊花心”。周邊黃色或黃棕色。氣香特異,味苦。

常見偽品

1、混淆品:

異葉馬兜鈴:為馬兜鈴科植物異葉馬兜鈴AristolochiakaempferiWilld.f.heterophylla(Hemsl)S.M.Hwang的幹燥根。形態特征見青風藤項下。

2、偽品:

土木香:為菊科植物土木香InulaheleniumL的幹燥根。根呈圓錐形,略彎曲,長達20cm,有時切成不規則的塊或長段,直徑0.5-2cm。表皮黃棕色或暗棕色,有縱皺紋及須根痕。根頭粗大,頂端有稍凹陷的莖痕及紅棕色葉柄殘基。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黃白色至淺灰黃色,有凹點狀油室。氣微香,味苦、辛。

青木香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馬兜鈴和北馬兜鈴。

形態特征

1、馬兜鈴:草質藤本。根圓柱形。莖柔弱,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2cm,柔弱;葉片卵狀三角形、長圓狀卵形或戟形,長3-6cm,基部寬1.5-3.5cm,先端鈍圓或短漸尖,基部心形,兩側裂片圓形,下垂或稍擴展;基出脈5-7條,各級葉脈在兩面均明顯。花單生或2朵聚生於葉腋;花便長1-1.5cm;小苞片三角形,易脫落;花被長3-5.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狹成一長管,管口擴大成漏鬥狀,黃綠色,口部有紫斑,內面有腺體狀毛;簷部一側極短,另一側漸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狀披針形,頂端鈍;花藥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於房圓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稍具乳頭狀凸起,裂片先端鈍,向下延伸形成波狀圓環。蒴果近球形,先端圓形而微凹,具6棱,成熟時由基部向上沿空間6瓣開裂;果梗長2.5-5cm,常撕裂成6條。種子扁平,鈍三角形,邊線具白色膜質寬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北馬兜鈴:草質藤本。葉紙質;葉柄柔弱,長2-7cm;葉片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心形,長3-13cm,寬3-10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兩側裂片圓形,下垂或擴展,邊全緣;基出脈5-7條。總狀花序有花2-8朵生於葉腋;花序梗和花序軸極短或近無;花梗長1-2cm,小苞片卵形,具長柄;花被長2-3cm,基部膨大呈球形,向上收狹呈一長管,內面具腺體狀毛,管口擴大呈漏鬥狀;簷部一側極短,有時邊緣下翻或稍2裂,另一側漸擴大成舌片;舌片卵狀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具延伸成1-3cm線形而彎扭的尾尖,黃綠色,常具紫色縱脈和網紋;花藥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子房圓柱形,6棱;合蕊柱先端6裂,裂片向下延伸成波狀圓環。朔果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3-6.5cm,先瑞圓形而微凹,6棱,成熟時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果便下垂,隨果開裂。種子三角狀心形,扁平,有小疣點,具淺褐色膜質翅。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1、馬兜鈴:分佈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2、北馬兜鈴:分佈於東北、華北及江西、山東、湖北、陜西、甘肅、寧夏等地。

道地產區

1、馬兜鈴:主產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2、北馬兜鈴:主產於黑龍江、吉林、河北。

生長環境

1、馬兜鈴:生於山谷、溝邊陰濕處或山坡灌叢中。

2、北馬兜鈴:生於山野林綠,溪流兩岸,路旁及山坡灌叢中。

生長見習

喜冷涼濕潤的氣候,耐寒,耐旱,怕澇,忌陽光照射。宜在濕潤而肥沃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中種植。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當果實綠變黃色時分批采摘,過晚果實開裂。種子不耐幹藏,采收後應立即播種或將種子埋於濕沙中,放陰涼處保存。若於晚秋或翌年春取出播種種子發芽不整,在10-20℃變溫條件下發芽率高。也可在收獲後用赤黴5×10-4浸種1d後放溫室沙藏。春播宜3月下旬-4月上,直播與育苗均可。育苗,在苗床上開條溝,行距25cm,溝深36cm,播幅10cm,將種子播下,覆土輕壓,加蓋稻草,以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後除去蓋物,1h㎡月種子15-22.5kg。至次年4月,按行株40cm×30cm開穴定植。直播用穴播或條播法。

病蟲防治

馬兜鈴鳳蝶嚴重時將葉子吃盡。冬季應清理田園,消滅越冬蛹,4-9月鳳蝶發生期,當1-2齡幼蟲群集危害時,用20%殺滅菌脂乳油2000倍液噴霧。此外,還有象鼻蟲、斜紋夜蛾、金斑夜蛾、蚜蟲等為害。

具體辦法  春蠶自縛  陳之  鑒定人  山地  櫸樹  明心  健康狀況  塔丁路  辭源  多黨合作  幫手  枝柯  凌薇  新潮  復江道城明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