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番瀉葉

番瀉葉

番瀉葉別名:旃那葉,瀉葉,

番瀉葉簡介:番瀉葉,中藥名。為豆科山扁豆屬植物狹葉番瀉Cassia angustifolia Vah或尖葉番瀉C.acutifolia Delile 的幹燥小葉。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主治熱結便秘,腹水腫脹。

番瀉葉功效作用

功能

瀉下通便。

主治

1、熱結便秘:本品苦寒降泄,既能瀉下導滯,又能清導實熱,適用於熱結便秘,亦可用於習慣性便秘及老年便秘。

2、腹水腫脹:本品能瀉下行水消脹,用於腹水腫脹,單味泡服,或與牽牛子、大腹皮同用。

3、臨床上以番瀉葉小劑量,每日3g,代茶飲,用於中風昏迷者,可通腸腑,緩解癥狀,以利康復。

4、西醫診為產褥期便秘、習慣性便秘、老年便秘屬於實熱積滯,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腎小球腎炎、肝硬化腹水、結核性腹膜炎屬於水飲停聚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後下;或泡茶;或研末,15-30g。

不良反應

1、番瀉葉含有對機體作用強烈的成分,蒽苷類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

2、中毒原因多是由於服用量過大或藥不對癥。內服量不宜過大,體虛及孕婦忌服。

3、出現中毒癥狀,可催吐、洗胃,內服鞣酸蛋白或藥用炭及蛋清、牛乳等;靜脈滴註葡萄糖。腹痛劇烈時,皮下註射硫酸阿托品0.5-1mg,每日3-4次。中醫療法:生地榆、委陵菜各9g,甘草6g,水煎2次,合在一起,每6小時1次,分2次服,連服2-4劑。

禁忌

1、中藥配伍禁忌:畏牡蠣、白薇;惡茯苓。

2、中西藥配伍禁忌:不宜與阿托品等抗膽堿藥合用。

3、飲食禁忌:忌食堿性重的面食和點心和辛辣熱性食物,如白酒、胡椒、羊肉狗肉等。不宜與蓮子、烏梅、高梁、豇豆等昧澀或酸之品同用。

註意事項

1、體虛及孕婦忌服。

2、性滑利,具有緩瀉作用,慢性腸炎、腹瀉者忌服。

3、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低血壓患者不宜大量長期服用。

4、久服多用損腎氣,加重精關不固和陰莖疲軟,故滑精、陽痿者忌久服、多用。

5、青光眼患者忌服。

化學成分

狹葉番瀉葉和尖葉番瀉葉均含番瀉苷、蘆薈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酸葡萄糖苷以及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山奈酚、植物甾醇及其苷等。

藥理作用

番瀉葉中含蒽醌衍生物,其瀉下作用及刺激性比含蒽醌類之其他瀉藥更強,因而瀉下時可伴有腹痛。其有效成分主要為番瀉苷A、B,經胃、小腸吸收後,在肝中分解,分解產物經血行而興奮骨盆神經節以收縮大腸,引起腹瀉。蒽醌類對多種細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及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番瀉葉總甙腹腔註射,對小鼠的LD50為1.414g/kg。折合生藥為36.3g/kg。

相關論述

《現代實用中藥》:“番瀉葉,少用為苦味健胃藥,能促進消化;服適量能起緩下作用;欲其大瀉則服4-6公分,作浸劑,約數小時即起效用而泄瀉。”

番瀉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用於熱結便秘,水腫臌脹。如實熱積滯,便秘腹脹,可單用泡茶喝,或配陳皮水煎服;或與積實、厚樸等藥同用,以增強瀉下除滿之功。

2、用於胃弱消化不良,便秘腹脹,胸悶。多配生大黃、橘皮、丁香、黃連、生薑同用。

3、用於腹水臌脹,可與二醜、大腹皮同用,有瀉下行水之效。

4、現代還用番瀉葉單昧泡茶飲,用於腹部手術前通便清潔腸道,或術後早期用於恢復腸腹運化功能,防治術後腸粘連;或與白及、烏賊骨配伍,用十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或單用本品煎服,治療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慢性腎功能衰竭,流行性出血熱,小兒中毒性腸麻痹,泌尿結石及回乳等。

相關配伍

1、番瀉葉配陳皮:番瀉葉性味苦寒,入大腸瀉積熱,通大便為長,小劑量有消積導滯之功;陳皮辛散苦降,芳香醒脾,長於理氣健脾和胃。飲食不節,食積內停,氣機阻滯者,且合用二藥,食積必兼氣滯,氣機不疏,積滯難消,故配陳皮以理氣,一行一下助番瀉葉消導積滯;又番瀉葉苦寒易損脾胃,配陳皮辛溫健脾,一寒一溫,既有助於防止番瀉苦寒礙胃,又不使克伐傷正。

2、番瀉葉配焦三仙:番瀉葉瀉熱導滯;焦三仙消食健脾。二者合用,治療食積脾胃,大便不通。常用於老年人食積便秘。

3、番瀉葉配萊菔子:番瀉葉性昧苦寒,入大腸瀉積熱,小劑量有消積導滯之功;萊菔子消食化飲,疏導滯氣。二藥合用,治療食積腹脹,不思飲食,以及肺有痰飲,腹脹喘滿,大便不通等。

4、番瀉葉配枳實:番瀉葉性味苦寒,瀉大腸積熱,通大便;枳實行氣導滯,消胃腸結氣。二藥合用,瀉熱通便之功增強。治療熱結胃腸之便秘、腹脹。

5、番瀉葉配牽牛子、大腹皮:番瀉葉配牽牛子瀉下逐水;大腹皮行氣利水。三藥伍用,有逐水消腫行氣之功效。治療水腫腫脹、大小便不利、腹部脹滿等。

鑒別用藥

番瀉葉與大黃:番瀉葉與大黃均能瀉下導滯,清導實熱。番瀉葉小劑量可起緩下作用,大劑量則峻下。其瀉下作用強於大黃,且起效比較迅速。但清瀉實熱,行瘀破積消痞,抗炎作用不如大黃。

相關藥品

通便寧片、通便靈膠囊。

相關方劑

1、番瀉葉茶(經驗方):番瀉葉3g。功用瀉下通便,清熱導滯。主治熱結便秘,腹部脹滿。開水浸泡,當茶飲,日—劑或二劑。孕婦禁用。

2、瀉黃湯(現代實用中藥):番瀉葉、生大黃、橘皮、黃連、丁香。主治胃腸消化不良,便秘腹脹,胸悶。水煎,日一劑,飯前一小時分三次服。

藥膳食療

番瀉葉蜂蜜茶:

1、功效:瀉下、抗菌、健胃、消食,治療大便幹結。適用於口幹、口臭面赤身熱、小便短赤、心煩等。

2、原材料:番瀉葉5g,蜂蜜適量。

3、做法:將番瀉葉與蜂蜜放入茶杯內,沖入開水,加蓋燜泡10分鐘,代茶飲用。

4、用法:每日1劑,可頻頻沖泡飲服。一般連服3-6日可愈。

番瀉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通常於9月采收。曬幹。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枝梗、枯葉及雜質,篩去灰屑。

番瀉葉保存方法

避光,置通風幹燥處。

番瀉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狹葉番瀉葉:小葉片多完整平坦。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6cm,寬0.4-1.5cm;主脈突出,葉端尖突出成棘尖,全緣,基部略不對稱,上表面黃綠色,下表面淺黃綠色,兩面均有稀毛茸,下表面主脈突出,羽狀網脈。葉片革質。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而稍有黏性。

2、尖葉番瀉葉:小葉片呈廣披針形或長卵形,長2-4cm,寬0.7-1.2cm;葉端尖或微凸,全緣,葉基不對稱,上表面淺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微有短毛,質地較薄脆,微呈革質狀。

常見偽品

偽品:

羅佈麻葉:為夾竹桃科植物羅佈麻 Apocynum venetum I的幹燥葉。葉多皺縮卷曲,破碎;完整的葉片呈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4cm,寬0.7-1.7cm,葉緣細小鋸齒狀,葉基對稱,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綠色。質脆,氣微,味淡。

番瀉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山扁豆屬植物狹葉番瀉和尖葉番瀉。

形態特征

1、狹葉番瀉:草本狀小灌木,高達1m。雙數羽狀復葉,小葉5-8對,具短柄;托葉卵狀披針形,長2-4mm;小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對稱,無毛或幾無毛。總狀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長卵形;花瓣5,倒卵形,黃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長,最下面3枚向下彎曲,花藥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彎曲如鐮,子房具柄,被疏毛。莢果扁平長方形,長4-6cm,寬1-1.7cm,背縫頂端有明顯尖突,果皮栗棕色,邊緣帶綠色,幼時有白毛。種子4-7枚,略呈長方形而扁,頂端平截而微凹,有龐點狀皺紋,棕綠色,有線狀種柄。花期9-12月。果期翌年3月。

2、尖葉番瀉:形態與前種大致相似,所不同者,本種葉多為長卵形,先端急尖或有棘尖,基部不對稱,葉背灰綠色;花較小;莢果較寬,寬2-2.5cm,先端尖突微小、不顯。

分佈區域

1、狹葉番瀉:分佈於熱帶非洲。我國廣西、雲南、臺灣有引種栽培。

2、尖葉番瀉:主產埃及,由亞歷山大港輸出。我國廣東、海南及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均有引種。

道地產區

1、狹葉番瀉:主產於印度、埃及和蘇丹。

2、尖葉番瀉:主產於埃及,我國廣東、廣西及雲南亦有栽培。

生長環境

野生或栽培。

生長見習

原產於幹熱地帶。從播種至開花結實隻需3-5個月。適宜生長的平均氣溫有低於10℃的日數應有180-200d,此期積溫不少於4000-4500℃。在我國較幹熱的雲南元江縣,年平均氣溫23.8℃,年雨量484.7mm,引種生長較好。土壤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或沖積土,土壤微酸性或中性為宜。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一般采用大田直播。宜2-3月旱季或於10-11月雨季末少雨時播種。行株距70cm×50cm,播種前一日控小穴澆足水,每穴播5-6粒,覆土2cm,蓋草保溫。

病蟲防治

1、立枯病,為害幼苗,在發病前或初期噴1: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同時註意在旱季播種,施用石灰粉改善土壤pH及加強苗期管理。

2、葉斑病,為害葉片,可噴1:l: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1500倍液。

3、粉蝶幼蟲,為害枝葉,在雲南元江地區用“細腰馬蜂”天敵防治。

和宿  大移民  謝欣桐  包臀裙  相公  徐塢口  亭洪路東  物質性  龍淵  雨荷路映荷  龍堂村  vivoz5i  曹營  男演員  知其不可  疣鼻天鵝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