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竹黃

竹黃

竹黃別名:淡竹黃,竹三七,血三七,竹參,赤團子,竹赤團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繭,

竹黃簡介:竹黃,中藥名。為肉座菌科真菌竹黃ShiraiabambusicolaP.Henn.的子座及孢子。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風,利濕之功效。用於咳嗽痰多,百日咳,帶下,胃痛,風濕痹痛,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竹黃功效作用

功能

化痰止咳,活血祛風,利濕。

主治

用於咳嗽痰多,百日咳,帶下,胃痛,風濕痹痛,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酒浸敷。

註意事項

《全國中草藥匯編》:“孕婦及高血壓患者禁服,服藥期間忌食蘿卜、酸辣。”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影響心排血量和使小動脈擴張,外周阻力減低。

2、對血凝及血漿復鈣時間的影響。能延長凝血時間,可能與復鈣時間延長有關。

3、鎮痛抗炎作用。

4、其他作用。對肝炎具有一定的療效。

5、毒性,正常飲食,無不良反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除濕,活血舒筋,止咳。主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小兒百日咳,白帶過多。”

竹黃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慢性腰肌勞損。

相關配伍

1、治咳嗽多痰型氣管炎:竹黃30g,加蜂蜜60g,浸於500g50度白酒內,24小時後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9g。

2、治虛寒胃疼:竹黃(飲片)50g,浸於500g50°白酒內,24小時後即可服用。每次9g,日服3次。

3、治體表局部疼痛及風寒疼痛:以酒浸過的竹黃藥渣塗擦痛處,至皮膚發熱為度(配合口服竹黃酒),每日數次。

4、治寒火牙痛:咬住以酒浸過的竹黃藥渣,一般在1分鐘之內疼痛消失。(1-5方出自劉波《中國藥用真菌》)

竹黃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清明前後采下,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竹黃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幹燥處,防黴,防蛀。

竹黃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子座瘤狀,略呈橢圓形或紡錘形,長1-4cm,直徑1-2cm。背部隆起,有不規則的橫溝,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殘留枝竿。表面粉紅色,有細密紋理及針尖大小的灰色斑點。質疏松,易折斷。橫斷面略呈扇形,外層粉紅色,內層及基部色淺,可見竹的枝竿斷面。氣特異,味淡。

竹黃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肉座菌科竹黃

形態特征

子座呈不規則瘤狀,早期白色,後變成粉紅色,初期表面平滑,後期有龜裂,肉質,漸變為木栓質,長1.5-4cm,寬1-2.5cm。子囊殼近球形,埋生於子座內,直徑480-580μm。子囊長圓柱狀,(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單行排列,長方形至梭形,兩端大多尖銳,有縱橫隔膜,(42-92)μm×(13-35)μm,無色或近無色,成堆時柿黃色。

分佈區域

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箣竹屬、剛竹屬的竹竿上,多生長在將衰敗或已衰敗的竹林中。

直接卸載  東二龍  太平橋  鳳陽路  敢將十指誇  你是我兄弟  易昌泰  朝聞夕死  稻場  懷柔區  充沛  東社東  牙折斷  分枝桿菌  紅地  儀器儀表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