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鵝不食草

鵝不食草

鵝不食草別名:野園荽,雞腸草,鵝不食,地芫荽,滿天星,沙飛草,地胡椒,大救駕,三節劍,山胡椒,連地稗,二郎戟,小救駕,杜網草,豬屎草,砂藥草,地白茜,豬屎潺,通天竅,球子草,霧水沙,貓沙,小拳頭,鐵拳頭,散星草,

鵝不食草簡介:鵝不食草,中藥名。為菊科石胡荽屬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 (L.) A.Braun e tAschers.的全草。具有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瘡癰腫毒。

鵝不食草功效作用

功能

發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

主治

1、風寒感冒:本品辛散溫通,能發散風寒,但藥力較弱,一般風寒感冒較少選用。因其長於通鼻竅,故主要用於風寒感冒而見鼻塞、流涕、頭痛者。

2、鼻塞不通:本品辛溫升散,入肺經,能通肺竅,利鼻氣。古方多以本品塞於鼻內,治療鼻瘜肉以及鼻淵鼻塞、頭痛。現代臨床多用於鼻炎。

3、寒痰咳喘:本品兼能化痰、止咳、平喘,因性偏辛溫,治療咳嗽痰多,較宜於寒痰所致者。

4、瘡癰腫毒:本品兼能解毒消腫,治療瘡癰腫毒。

5、西醫診為感冒、流行性感冒屬於風寒表證者,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慢性單純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等見有風寒表證者,慢性肺性心臟疾病、肺氣腫、單純性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等屬於寒痰壅肺者,接觸性皮膚炎及其他濕疹、癰及癤等見有表證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搗汁。外用:搗敷;或搗爛塞鼻;或研末㗜鼻。

註意事項

個別患者服後出現惡心或輕度嘔吐癥狀,故應慎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蒲公英甾醇等三萜類成分、β-谷甾醇、豆甾醇、揮發油、黃酮類、氨基酸、有機酸等。

藥理作用

1、抗過敏作用:鵝不食草熱水提取物在動物皮膚被動過敏反應(PCA)中表現出顯著抗過敏作用,也可較強地抑制化合物48/80或刀豆球蛋白A誘導的大鼠腹腔肥大細胞組胺釋放。其中的山金車內酯、6-O-千裡光酰二氫菊靈和石南藤酰乙酸酯抑制組胺釋放的IC50分別為3.0×10-5mol/L、1.8×10-5mol/L及2.3×10-4mol/L。在PCA試驗中,口服50mg/kg,前兩種化合物對色素滲出抑制率分別為61.76%、37.4%。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對組胺釋放的IC50為1.0mol/L-0.5×10-5mol/L。口服50mg/kg,對PCA試驗抑制率達39%-67%。鵝不食草揮發油對變應性鼻炎治療有確切療效,該作用與鵝不食草揮發油抑制組胺釋放有關,還由於抑制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阻止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釋放,從而使嗜酸性粒細胞及其胞漿顆粒釋放堿性蛋白、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和神經毒素減少,減輕對鼻黏膜上皮的損害。

2、抗突變及抗腫瘤作用:采用Ames試驗平板摻入法,選用瞭標準菌株TA98和TA100,誘變劑分別為4-硝基鄰二胺和迭氮鈉。鵝不食草兩次水煎煮濃縮液進行實驗,每皿加人量為3mg,具有一定的抗突變作用。鵝不食草乙醇提取物有較明顯的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3、抗炎作用:鵝不食草揮發油0.05ml/kg和0.1ml/kg劑量組對小鼠急性炎癥均有明顯抑制作用,以抑制急性炎癥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抗滲出)的效果較好;對炎癥組織中的PGE2釋放有較好的對抗作用。

4、保護肝臟:鵝不食草煎液對實驗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能明顯降低CCL4、APAP、D-GalN+LPS引起的肝損傷後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水平。

5、其他作用:揮發油和乙醇提取液部分有某些止咳、祛痰、平喘作用,沉淀部分止咳效果不明顯,無祛痰作用。

相關論述

1、《四聲本草》:通鼻氣,利九竅,吐風痰。

2、《本草綱目》:鵝不食草,上達頭腦,而治頂痛目病,通鼻氣而落瘜肉。

鵝不食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寒感冒而見鼻塞、流涕、頭痛者,可與細辛、白芷、蒼耳子等藥配伍。

2、治鼻塞不通屬於風寒所致者,配伍蒼耳子、辛夷、白芷等散風寒、通鼻竅藥內服。若偏於風熱者,可與薄荷、黃芩、野菊花等藥同用。

3、治咳嗽痰多,較宜於寒痰所致者,可配伍麻黃、細辛、百部等藥。

4、治瘡癰腫毒,《瀕湖集簡方》以本品和穿山甲、當歸搗爛,加酒,絞汁服,藥渣敷患處。《泉州本草》以鮮品搗敷局部,治療蛇傷腫痛。

相關配伍

1、鵝不食草配蒼耳子、辛夷:三藥均能發散風寒,宣肺通竅,皆為治療鼻淵之常用藥。配伍使用,常用治風寒鼻塞、鼻科病證鼻塞不通,並常與白芷、細辛同用。

2、鵝不食草配麻黃、細辛:鵝不食草能發散風寒,略兼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麻黃善於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細辛善於發散風寒、溫肺化飲。三者配伍,能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平喘。常用治寒痰所致的咳嗽痰多。

相關藥品

熱可平註射液、鼻炎康片、鼻通丸。

鵝不食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花開時采收,鮮用或曬幹。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搶水洗凈,切成中段,幹燥,篩去灰屑。

鵝不食草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陰涼幹燥處,防黴。

鵝不食草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全草扭集成團。須根纖細,淡黃色;莖細,多分枝,質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葉小,近無柄;葉片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匙形,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邊緣有3-5個齒。頭狀花序黃色或黃褐色。氣微香,久聞有刺激感,味苦;微辛。以色灰綠、刺激性氣強者為佳。

飲片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長段。根纖細,須狀,淡黃色。莖細圓柱形,棕褐色,切面黃白色。葉小,近無柄;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匙形,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邊緣有3~5個鋸齒。頭狀花序黃色或黃褐色。氣微香,久嗅有刺激感,味苦、微辛。

鵝不食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石胡荽屬植物石胡荽。

形態特征

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莖纖細,多分枝,基部匍匐,著地後易生根,無毛或略具細綿毛。葉互生;無柄;葉片楔狀倒披針形,長7-20mm,寬3-5mm,先端鈍,邊緣有不規則的疏齒,無毛,或下面稍有細毛。頭狀花序細小,扁球形,直徑約3mm,單生於葉腋,無總花梗或近於無總花梗;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層,橢圓狀披針形,綠色,邊緣膜質,外層較內層大;花托平坦,無托片;花雜性,淡黃色或黃綠色,全為筒狀;外圍雌花多層,花冠細,有不明顯的裂片;中央的兩性花,花冠明顯4裂。瘦果橢圓形,長約1mm,具4梭,邊緣有長毛;無冠毛。花期9-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東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

道地產區

我國南北多數地區均有分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荒野、田埂及陰濕草地上。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環境,適宜砂質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用種子或分株繁殖。

栽培技術

春季播種,撒播或寬壟條播,覆土0.3-0.6cm,分株繁殖在春季和秋季均可,生長期間應經常註意除草和澆水。

後華  街邊  鬥球  江迎路  安傢溝  路常焦路  自恣  三公  外科學  很好吃  子侄  山灣村  經尿道前列  而把  蕓香堿  夾竹桃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