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臭茉莉

臭茉莉

臭茉莉別名:臭矢茉莉,蜻蜓葉,老虎草,小將軍,大髻婆,過墻風,冬地梅,

臭茉莉簡介:臭茉莉,中藥名。為馬鞭草科大青屬植物重瓣臭茉莉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er .及臭茉莉C.philippinum Schauer var.simplex Mold-enke 的根與葉。具有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腳氣水腫,跌打扭傷,血瘀腫痛,痔瘡脫肛,慢性骨髓炎。

臭茉莉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強筋骨,活血消腫。

主治

主要用於風濕痹痛,腳氣水腫,跌打扭傷,血瘀腫痛,痔瘡脫肛,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人丸劑。外用:煎水洗;或取根皮搗敷。

註意事項

《廣西本草選編》: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酮甙、酚類、皂甙、鞣質。

相關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洗疥癩風腫。

2、《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驅風活血,強筋壯骨。主治腳氣水腫,四肢酸軟,風濕性關節炎,白帶。

臭茉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癱瘓,腳氣水腫:臭茉莉幹根一至二兩。煎水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風濕骨瘤,腳氣水腫,白帶,高血壓,支氣管炎:臭茉莉根。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3、理腳氣,治腳痛:臭茉莉根燉雞食。服二、三次。(《嶺南采藥錄》)

4、治痔瘡,脫肛:臭茉莉幹根適量。煎水坐浴。(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5、治皮膚瘙癢,疥瘡疤疹:臭茉莉鮮葉適量。煎水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6、治慢性骨髓炎:冬地梅根一兩,艾頭五錢。煎湯燉瘦肉服,每日一劑。另用大薊根二份,生薑一份,搗爛外敷局部,早晚各一次。癥狀緩解後用小號紫珠根一兩,金銀花頭五錢。煎湯燉瘦肉服,連服二至三劑以鞏固療效。(福建《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冬艾湯)

臭茉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根洗凈切片,曬幹或鮮用;葉多鮮用,隨用隨采。

臭茉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鞭草科大青屬植物重瓣臭茉莉及臭茉莉。

形態特征

1、重瓣臭茉莉:落葉灌木,高50-120cm。小枝近四棱形或近圓形,幼時被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3-17cm,被短柔毛或近絨毛;葉片寬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心形,長10-22cm,寬8-21cm,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截形或寬楔形,邊緣疏生粗齒,表面密被伏生剛毛,背面密被柔毛;基部三出脈,在脈腋有數個盤狀體。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排列緊密,花梗被絨毛;苞片披針形,長1.5-3cm,被短柔毛及少數疣狀腺體;花萼鐘狀,長1.5-1.7cm,5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7-10mm;花冠紅色、淡紅色或白色,有香味,長2.5-4cm,花冠管裂片卵圓形;雄蕊常變成花瓣而形成重瓣。果近球形,直徑6-8mm。植株被較密的毛。

2、臭茉莉: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心形。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較密集,花及苞片均較多,花較大,單瓣;花萼長1.5-2.5cm,5裂裂片披針形,長11.6cm;花冠白色或淡紅色,花冠管長2-3cm,裂片橢圓形,長約1cm。核果近球形,成熟時藍黑色,直徑8-10mm,萼宿存,結果時增大而包於果外。花、果期5-11月。

分佈區域

1、重瓣臭茉莉: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臺灣等地。

2、臭茉莉: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1、重瓣臭茉莉:生於溪旁或林下,多栽倍供觀賞。

2、臭茉莉:生於海拔650-1500m的林中或溪邊。

送他  瑞祥  福民苑北  鴻寧路平瀾  胃泡  外環線  濰峽路峽豐  竹排  孑然一身  種人  內皮  熾天使  章臺橋  上坡路  磷酸鎂  路延政路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