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吳效閔 和平時期的革命烈士

吳效閔 和平時期的革命烈士

中文名:吳效閔

國 籍:山西省太谷縣

出生日期:1921

逝世日期:1977

吳效閔(1921—1977),山西省太谷縣人,一九三六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一九三七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生平

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山西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第三支隊政治主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遊擊第一團連政治指導員、太嶽軍區第二軍分區二十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旅二十九團政治委員、團長,第二野戰軍十三軍三十七師副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長,副軍長兼參謀長,成都軍區十三軍軍長,援越抗法時為軍事顧問團顧問,昆明軍區副司令員,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一介書生投筆從戎

吳效閔出生於晉商傢庭,衣食無憂,就讀太原知名學府。在學校時,加入瞭民族解放先鋒隊,參加過聲援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的示威遊行。1937年9月,日寇打進山西,鐵蹄所至,國軍潰敗如山崩,惶恐的難民如潮。他沒有隨學校退到後方,而是渴望把一腔熱血拋灑在抗擊外族入侵的沙場。“傢庭沒有促使我投身革命,給予我的是以自私自利為本質,以個人致富為目的的讀書夢,以及強烈的自尊和虛榮心。短短兩年的中學生活對我的思想演變起著重大的作用。在進步教員梁品青和同學王宏士、黃宏基的影響下參加瞭讀書會,看瞭一些魯迅、巴金、茅盾的進步小說、報刊,啟發瞭我對舊制度的不滿,抽象革命的觀念隨之滋長。日本帝國主義的刺刀和反動當局鎮壓學生運動,把我逼上瞭革命。”吳效閔在《歷史思想自傳》中這樣寫道。

新兵入伍,吳效閔並不被看好。因為他皮膚白,還戴著一副高度近視鏡,身材幹巴瘦,比三八步槍高不瞭多少,連長瞅半天沒瞅出“兵味”,就把他安置到瞭炊事班。雖不情願,但不能抗命,在幹炊事員的同時,他和機槍班長交上瞭朋友,學會瞭操弄機槍。

在一次突

圍中,一排炮彈落在機槍陣地,機槍被炸飛,機槍班非死即傷。鬼子狂叫著往前沖,連長急得大喊:“誰會打機槍。”“我會。”吳效閔撿起機槍,三兩下排除障礙,端起機槍猛掃,面對日軍毫無懼色。戰鬥結束後,吳效閔當上瞭班長。月餘後,部隊在文水縣伏擊日軍,吳效閔帶領全班沖殺,把日軍切成兩段,與敵爭奪制高點,打上來沖下去。夜色中,連長分辨不清戰士模樣,但能看到兩隻鏡片在戰火中閃光,撤出戰場後,吳效閔就當上瞭副排長。不出一月連升兩級,成瞭學生兵中能打仗的典型。

吳效閔參軍前8年,一直在基層從事政治工作,曾被評為太嶽軍區模范幹部,屬政工幹部中的佼佼者。但他心裡還是非常期望到一支會打仗打硬仗的英雄部隊中去。機會總會眷顧有準備的人,1944年10月,抗日戰爭熬過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日軍開始收縮兵力。此時,太嶽山深處,在決死第一旅二十五團一營擔任教導員的吳效閔終於等來瞭一個機會。三八六旅二十團缺政治處主任,時任太嶽軍區政委的薄一波欽點吳效閔到該旅,用政治理論武裝部隊。三八六旅可是一支讓日寇膽戰的部隊,曾轉戰川陜,三次翻越雪山草地,抗戰以來,戰功赫赫。吳效閔和三八六旅二十團團長楚大明脾氣相投,兩人在大小戰役中配合默契,屢立戰功,成為一段佳話。

烤餅  馬仗房  補色  興田  四命  你呀  身業  協同肌  洗墨  小秋  保值功能  紙包裝  靜脈輸血  洞房昨夜停  疊羅  朝城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