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百科

鞍上生殖細胞瘤(suprasellargerminoma)的組織學特點與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基本相同,但其臨床特點又有獨特之處.鞍上生殖細胞瘤以兒童多見,臨床表現取決於腫瘤所在的部位,常見松果體區癥狀,顱內壓增高、局部癥狀和性發育異常,腫瘤如在鞍區可出現尿崩等癥狀.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病因

    生殖細胞未分化(90%)

    殖細胞瘤由原始的生殖細胞衍生而來,好發於松果體區,其次為鞍上池.腫瘤多發生於男性青少年,位於鞍上生殖細胞瘤則以女性多見.生殖細胞瘤對放射線非常敏感.

    該瘤通常無包膜、無鈣化、出血、壞死或囊性變,屬低度惡性腫瘤,多呈浸潤性生長,常有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轉移,易向蛛網膜下腔及腦室系統種植、播散.組織學上,腫瘤主要含有兩種細胞成分:上皮樣細胞和淋巴樣細胞.

生殖細胞腫瘤的病因不明確,有傢族史的也十分罕見.曾有報道在Klinefelter 綜合征(47,XXY,即47 條染色體,有2 條X 和1 條Y 性染色體)病人的縱隔和顱內發現生殖細胞瘤.這些病人的典型特征是小睪丸、細精管玻璃樣變、無精子,有人推測,縱隔及顱內等處生殖細胞瘤的發生是原始生殖嵴分化的變異導致瞭生殖細胞遷移、分化的變化和其惡性的傾向.生殖細胞腫瘤患者的染色體常發生異常,包括非隨機的染色體數目異常和結構異位.在睪丸生殖細胞腫瘤中,80%呈現特征性的染色體結構異常,12 號染色體短臂等臂染色體畸形(i12p),許多非生殖細胞瘤性性腺腫瘤及性腺外的生殖細胞腫瘤中也有i12p 畸形.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原始生殖細胞在胚胎第4 周已清晰可見,它們出現於卵黃囊壁上的內胚層細胞中,鄰近尿囊的發生處.當胚胎開始折迭,原始生殖細胞在中線從卵黃囊壁通過後腸背側腸系膜遷移至生殖嵴,並進入間葉組織下成為原始性索,再逐步發育為成熟的性腺.在這個遷移過程中,原始生殖細胞遍佈整個胚胎,當這些遷移的全能幹細胞未完成正常演化而停留時,很可能變成腫瘤.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生殖細胞瘤是一組來源於原始生殖細胞的未分化腫瘤.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癥狀

    突出臨床表現是內分泌紊亂/8/,表現為上視障礙和性早熟,同時可伴有下丘腦功能障礙,如尿崩、煩渴、嗜睡及肥胖.其他癥狀與腫瘤部位有關,松果體區腫瘤可阻塞中腦導水管,造成顱內高壓.鞍區腫瘤則首先表現出視力障礙,然後出現頭痛、嘔吐、多飲多尿及垂體功能低下.

    生殖細胞瘤生長較快,多數病程在1年以內,文獻中記載病程在2天~6年,平均7個月.生殖細胞瘤的癥狀與體征主要包括顱內壓增高、局部腦定位征和內分泌癥狀等.其癥狀與體征的發展順序一般是先出現顱內壓增高、繼之出現四迭體受壓癥狀和丘腦下部癥狀.也有少部分病人以四迭體受壓為首先癥狀.

    1.顱內壓增高癥狀:生殖細胞瘤可早期壓迫或梗阻導水管的上端開口,引起梗阻性腦積水,當腫瘤進一步增大時,壓迫第叁腦室後部或導水管上端,使梗阻性腦積水更為突出,因此,幾乎所有的病人都有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及體征.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復視、視盤水腫,小兒可有頭圍擴大等.後期可繼發視神經萎縮及展神經麻痹等.

    2.局部定位征:最常見的定位癥狀有Parinaud綜合征,這是Parinaud於1883年首先指出松果體區腫瘤可出現上視不能、瞳孔光反應和調節反應障礙等.其中部分病人同時合並下視不能,瞳孔光反應遲鈍或喪夫、調節反應減弱及阿羅瞳孔是生殖細胞瘤的重要體征.約半數以上的病人可出現小腦癥狀,表現為持物不穩、走路搖晃、眼球震顫等,少數侵犯基底節時可出現偏癱等.腫瘤壓迫下丘腦及內側膝狀體可出現雙側耳鳴及聽力下降.其他尚包括癲癇、腦神經(Ⅲ、Ⅳ)不全麻痹、視野缺損等.

    3.內分泌癥狀:性早熟及巨生殖器為本病突出的內分泌癥狀,因此具有較大的診斷價值.但也可見到性發育停頓或遲緩.性發育障礙在15歲以下的兒童發生率為10%~37.5%.性早熟以男性病例占大多數.下丘腦損害可出現尿崩癥、嗜睡、肥胖、發育障礙及性功能低下等.

    4.轉移由於生殖細胞瘤組織松散,很易脫落,故有種植性轉移傾向,常沿蛛網膜下腔向基底池、腦室系統和脊髓轉移.其轉移率一般在10%~37%之間.個別病例可發生顱外遠處轉移,如頭皮下、肺部等.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

生殖細胞瘤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患者血液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可升高.術後可恢復正常,復發或播散時再度升高.國外報告11例生殖細胞瘤,所有病人血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升高.故多數學者認為術前有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升高者預後不良.

    2.腦脊液:多數病人壓力增高,部分病人腦脊液蛋白含量輕中度增高,腦脊液中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甲胎蛋白可明顯增高.腦脊液細胞學檢查有時可發現瘤細胞.70%病例腦脊液中可出現上皮樣細胞,但並不一定意味著發生脊髓轉移.

    其他輔助檢查:

    1.顱骨平片:均可顯示有顱內壓增高的征象.40%~60%的病人可有松果體異常鈣化,尤其是當鈣化發生在10~15歲的小兒時,鈣化斑直徑超過1cm,鈣化向下後方移位者,均是診斷生殖細胞瘤的有力證據.

    2.放射性核素掃描:連續腦閃爍斷層核素掃描,絕大多數可見到核素在腫瘤中蓄積,直徑大於1.5cm.

    3.CT掃描:CT掃描可精確地確定其大小、部位及其周圍關系.平掃CT可見與腦灰質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鈣化的幾率較鞍區生殖細胞瘤高得多.當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生長過程中有時將鈣化的松果體(呈彈丸狀)包繞在其中,故鈣化的“彈丸"可能在瘤內,也可在腫瘤的周邊,常在側方或後方,偶可被推擠至前方.腫瘤外形呈圓形,不規則型或呈蝴蝶形,後者在診斷生殖細胞瘤有著特征性價值.正常人松果體鈣化率約為40%,而有生殖細胞瘤患者的松果體鈣化率近100%;鞍上生殖細胞瘤可無鈣化或細小的鈣化.

    增強CT:當CT平掃發現病變的情況下應立即註藥做CT強化掃描,表現為中度到明顯的均勻一致的強化,少數強化不均勻,可顯示較小的囊變.故兒童或青少年,CT發現有松果體區稍高密度腫物,註藥有均勻強化(少數可不均勻),若有彈丸狀鈣化,則強烈提示為生殖細胞瘤.鞍上生殖細胞瘤位於中線漏鬥和(或)垂體進入鞍內,侵犯神經垂體也不少見.鞍上生殖細胞瘤可為圓形或分葉狀,CT平掃和增強與松果體區相似,但有的學者指出此部位的生殖細胞瘤鮮有鈣化發生.除瞭上述“單發性"腫瘤之外,關於“多發性"的生殖細胞瘤,最典型的是在做CT檢查時同時發現2或3個生殖細胞瘤.CT檢查對生殖細胞瘤有很大價值,尤其對腫瘤的鈣化及腦室擴大或移位情況提供重要的資料.不同亞型的生殖細胞瘤有其特有的表現,有時結合臨床,甚至可作出腫瘤定性診斷.

    4.MRI檢查:MRI對顯示鞍上小的生殖細胞瘤(直徑<1cm)或脊髓轉移灶十分清楚;顯示松果體區生殖細胞瘤常為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多數T1為等或稍低信號,T2為稍高信號,少數亦可為等信號;註藥後均勻一致的強化,邊界清楚,有時少數僅呈中度或不均勻強化.有報告20%~58%的生殖細胞瘤有小的囊變,這些囊變由於蛋白性液體或壞死液化所致,通常極小,有時在瘤內有小出血灶,在T1像為高信號;松果體區者可侵犯中腦和丘腦,在T2像上有周邊模糊高信號影.MRI對腫瘤的種植或播散顯示全面,除瞭T1及T2像的多發病灶顯示清晰,而註藥後病變明顯強化.底節生殖細胞瘤也是T1等或低信號,而T2稍高信號,註藥後可均勻強化,有的顯示同側皮層有萎縮現象.

生殖細胞瘤預防

    1.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或盡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腫瘤發生的一些相關因素在發病前進行預防,很多癌癥在它們形成以前是能夠預防的,1988年美國的一份報告詳細比較瞭國際上惡性腫瘤相關情況,提出許多已知的惡性腫瘤其外部因素原則上是可以預防的,即大約80%的惡性腫瘤是可以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而預防,繼續追溯,1969年Higginson醫生所作的研究總結出90%的惡性腫瘤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選擇制作的食品,活動的習慣和社會關系等.

    2.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免疫力能夠幫助提高和加強機體免疫系統與腫瘤鬥爭.

    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腫瘤防治工作重點應首先關註和改善那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因素,例如戒煙,合理飲食,有規律鍛煉和減少體重,任何人隻要遵守這些簡單,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識就能減少患癌的機會.

    提高免疫系統功能最重要的是:飲食,鍛煉和控制煩惱,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可幫助我們遠離癌癥,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對預防腫瘤和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同樣有好處,另外有研究顯示適當活動不僅增強人體免疫系統,而且通過增加人體腸道系統蠕動而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在這裡我們主要認識飲食在預防腫瘤發生方面的一些問題.

輸卵管妊娠  拆瞭  西木  堤防  純陽宮  烈性  典雅  有意思  同型半胱氨  港臺  田偉  滾瓜爛熟  高吉莊  浮龍  芬香  雞形目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