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百科

老年低血糖癥(senilehypoglycaemia)指各種原因引起血漿葡萄糖濃度過低,使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興奮及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組癥候群.一般認為血糖低於2.8mmol/L(50mg/dl)時出現癥狀.老年人易發生低血糖性腦功能障礙,低血糖分為空腹低血糖和餐後低血糖(即反應性低血糖),前者多為病理性,後者多為功能性.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病因

胰島素分泌異常(35%):

1、空腹狀態下胰島素不適當分泌增多,高胰島素血癥如胰島B細胞瘤自主分泌胰島素且不被低血糖所抑制;磺脲類藥物服量過度,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以及外源性胰島素過量應用.

2、餐後胰島B細胞反應性分泌胰島素過量,如胃大部切除後進食富含單糖的流質飲食時,葡萄糖吸收太快,致餐後早期(2~3h)發生低血糖反應;2型糖尿病早期,特別是伴有肥胖者,B細胞反應延遲,胰島素分泌峰落後於血糖高峰,發生餐後晚期(4~5h)低血糖反應.

肝糖輸出減少(10%):

如肝炎,肝硬化,肝淤血和肝癌等致肝細胞廣泛破壞,肝糖原貯存減少,糖異生減少;空腹飲酒(特別是肝病患者)時乙醇氧化成醋酸後,NADH/NAD+比值增加,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糖異生減少,致低血糖.

發病機制

大腦及神經細胞內無糖原貯存,且不能利用循環中的遊離脂肪酸,所以其能量供應完全依賴血循環中的葡萄糖,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波動在一個狹小范圍內,清晨空腹血糖3.3~5.0mmol/L(60~90mg/dl),混合飲食餐後血糖6.7~7.2mmol/L(120~130mg/dl),葡萄糖負荷後血糖不超過8.9mmol/L(160mg/dl),空腹血糖主要來自肝糖輸出(肝糖原分解和糖異生),餐後血糖主要來自腸道吸收,胰島素分泌增加或葡萄糖吸收減少,血糖低於正常下限時,低血糖興奮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腎上腺素,皮質醇,生長激素和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以代償性提高血糖水平,如低血糖持續存在,涉及腦細胞功能受損,嚴重而持續時間長者,可發展成不可逆性損害,昏迷,直至死亡.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癥狀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癥狀輕重與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低血糖首先興奮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然後損害腦功能,老年人對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反應性低下或缺如,容易發生不同程度的腦細胞功能損害.

1、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興奮

表現為饑餓,心慌,軟弱,顫抖,出汗,皮膚蒼白,心動過速和血壓升高,這些反應具有“報警”作用.

2、腦功能障礙

腦功能受損發生的部位先後順序為皮質,皮質下中樞(基底節,下丘腦),腦幹(中腦,延髓),首先出現註意力不集中,疲勞感,頭痛,易激動,思維遲鈍,精神錯亂,然後可出現痛覺過敏,陣攣和舞蹈樣動作,瞳孔散大,癲癇樣大發作,最後進入昏迷階段:各種反射消失,瞳孔縮小,肌張力低下,呼吸減弱,血壓下降,如低血糖被及時糾正,則可依次序逆返恢復.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

老年低血糖癥檢查

1、血糖

血糖低於2.8mmol/L可確定為低血糖癥,但低血糖常為發作性的,一兩次血糖正常並不能排除此病,故應多次檢查空腹,發作時的血糖來確定低血糖癥.

2、血漿胰島素

血胰島素水平是病因診斷的重要依據,在低血糖發作時應同時抽血檢測胰島素水平,在血糖低而胰島素水平高時有臨床意義.

(1)血胰島素(μU/ml)/血糖(mg/dl)比值:正常人此值<0.3,在血糖<50mg/dl時若此比值>0.4則表示胰島素不適當分泌過多,常見於胰島細胞瘤,應註意一次陰性結果不具有否定意義,對可疑者應多次檢查和計算.

(2)胰島素釋放指數=[血胰島素(μU/ml)×100]/[血糖(mg/dl)-30],用擴大血胰島素值,縮小血糖值來增加對低血糖診斷敏感性和準確性,對一些血糖很低而胰島素不很高的患者更適用,正常人<50,肥胖者<80,>80表示胰島素不適當分泌,特別是胰島細胞瘤高於100甚至150.

3、血胰島素原/總胰島素

正常<15%,胰島素瘤患者由於胰島素合成旺盛,較多的胰島素原來不及分解成胰島素就被釋放入血故此值升高.

4、糖耐量試驗

可瞭解血糖和胰島素的動態變化,方法有兩種即5h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和3h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VG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空腹時口服葡萄糖粉1.75g/kg,總量不超過75g,測服糖前及服糖後30min和1,2,3,4,5h的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整個試驗5h,采血7次,此法常用.

3h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VGTT):空腹靜脈註射葡萄糖0.5g/kg,總量不超過50g,於註射前及註射後30min和1,2,3h測血糖及胰島素水平,整個試驗3h,采血5次,不同病因的低血糖癥糖耐量血糖曲線特點.

5、饑餓試驗

對沒有典型低血糖發作者,可行此試驗來誘發低血糖,正常人或功能性低血糖者能耐受此試驗,而90%以上胰島素瘤患者在禁食24h後或終止前2h增加運動,可激發低血糖,少數需要延遲到48~72h才發作,在低血糖出現時血糖<50mg/dl,而胰島素水平不下降,計算胰島素/血糖比值升高(>0.4),此項實驗簡便易行,但須在醫生的監護下做此試驗,試驗過程中一旦出現低血糖癥狀應立即取血分別測血糖和胰島素,同時給病人進食或註射高張糖以終止試驗.

6、刺激試驗包括

包括D860和胰升糖素試驗.

(1)甲苯磺丁脲(D860)試驗:有兩種方法①口服法:試驗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不少於300g,試驗前一日晚餐後禁食,試驗日晨口服D8602.0g,於空腹和服藥後0.5,1,2,3h抽血測血糖及胰島素,病人在0.5~1h血糖下降到空腹的40%以下,至2~3h仍不能恢復,常誘發低血糖,②靜脈法:用D8601g鈉鹽溶於20ml註射用水,2min內靜脈註入,每5min取血測血糖,胰島素共3次,如胰島素>195μU/ml則提示有胰島素瘤的可能.

(2)胰升糖素刺激試驗:於空腹或進食後6~8h,先采血測血糖,然後用胰高血糖素1mg靜脈註射後每5min測胰島素,如大於135μU/ml,提示胰島素瘤的可能.

上述激發試驗由於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而誘發低血糖,對病人比較危險,因此應嚴格掌握適應證,並且在醫生監護下進行.

7、C肽抑制試驗

靜註胰島素(0.1U/kg)後,引起低血糖從而抑制C肽釋放,抑制率≥50%為正常,若不受抑制,則提示有自主分泌的胰島素瘤.

影像學檢查:對於胰島大的腺瘤可采用超聲波和CT來進行腫瘤定位,但大部分腫瘤瘤體較小(多數直徑在5.5~10mm之間),可采用選擇性胰動脈造影和門靜脈,脾靜脈導管取血測定胰島素和C肽含量來進行術前定位.

老年低血糖癥預防

積極尋找致低血糖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同時消除致病因素能減輕和防止低血糖的發作.

城順橋  潘集  圈外  下緣  應聘者  平居  這個冬天  起爆  東南山  滾痰丸  四尺  濱才城  國債  臺地  歡蹦亂跳  中耳膽脂瘤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