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百科

亨廷頓病性癡呆由Huntington於1872年首先報道,故而得名.屬單基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其腦變性部位廣泛,尤以尾狀核的萎縮明顯,系一種罕見的特發性神經變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癡呆和舞蹈樣動作.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病因

一、發病原因

亨廷頓病性癡呆的分子遺傳學進展是近年來分子生物學在神經科學取得引人註目的成就之一,也是分子生物學應用於臨床醫學的裡程碑.亨廷頓病性癡呆為單基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呈完全外顯性. 1983年Gusella等從1個用噬菌體載體克隆的人類DNA片段中,發現瞭與亨廷頓病性癡呆緊密連鎖的DNA標志G8,此標記G8定位於第4對染色體上,進一步研究還確定瞭亨廷頓病性癡呆的缺陷基因位於第4對染色體的短臂4P16區域.

我國從1958~1985年共報告瞭15個傢族151例病人,其中僅1例無傢族史.

本病的病理改變為大腦對稱性萎縮,以額葉和尾狀核萎縮較明顯.腦室系統明顯擴大,尾狀核嚴重萎縮,使側腦室表面弧形突出部位出現凹陷.鏡檢多見額葉皮質神經細胞廣泛脫失,且伴有神經膠質增生.尾核、豆狀核和白質也有神經纖維脫失.

亨廷頓病性癡呆病人基底節、黑質GABA水平減少,豆狀核和蒼白核GABA合成酶谷氨酸脫羧酶(GAD)也顯著減少,紋狀體ChAT減少,紋狀體和黑質DA與NE水平升高,紋狀體DA活動過度可能與不隨意運動有關,中腦邊緣系統DA增多可能與亨廷頓病性癡呆精神癥狀有關.

二、發病機制

本病通常為單基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有少許散發病例報告.遺傳基因被確定在4號染色體短臂上.單基因顯性遺傳提示本病為一種先天性代謝缺陷性疾病.發病機制被解釋為不同的神經遞質的改變,同基底核、黑質GABA水平減少,紋狀體和黑質DA和NE水平升高有關.病理改變主要為額葉和尾狀核萎縮,鏡檢額葉神經細胞脫失明顯,並伴有膠質細胞形成.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癥狀

一、癥狀

本病通常在30~50歲之間發病,平均為40歲,很少在兒童時期發病,但變異大,可小至童年,大至古稀之年,青年發病者癥狀往往較重.臨床表現為運動障礙和明顯而多樣的精神改變.

1、神經病學癥狀舞蹈樣癥狀一般出現在智能障礙前.早期常為不規則的肌肉抽動,表現手指屈伸運動、點頭、面肌抽動呈怪相.進一步發展為面、頸、肢體和軀幹出現突然、無目的、強烈的不自主舞蹈樣動作.其特點是快速無規律,突然的有時像手足徐動癥一樣緩慢而有節奏的運動.伴有發音不清與步態改變,也可以出現錐體外系癥狀,患者常用同方向的隨意運動來偽飾.它屬於一種肌張力減弱、運動功能增強的錐體外系綜合征.異常運動日益增劇導致明顯的扭轉樣動作與共濟失調.舞蹈癥狀出現後智能障礙往往加重.

2、精神癥狀以情緒障礙為突出表現,尤以抑鬱常見.情感淡漠、遲鈍、抑鬱,常有自殺行為或人格改變,脾氣壞,喜歡爭吵,註意力渙散等.部分患者可出現偏執型精神分裂樣臨床征象和精神分裂樣癥狀,被害妄想,常有誇大和宗教色彩和人格改變,如易激惹、沖動、狂怒、行為怪癖等.亨廷頓病性癡呆常有抑鬱癥狀,並有明顯自殺傾向.

智力障礙有時可作為首發癥狀.早期患者註意力分散頗突出,可表現遲鈍、被動、淡漠、懶散,理解力差,工作效率下降或不能勝任工作等.以後出現癡呆癥狀,發展緩慢.早期生活能力下降,有一定自知力,自述思考遲緩、健忘,記憶障礙較AD輕,判斷力往往受損,定向力相對保持.言語困難,失用、失認少見.晚期出現運動不能性緘默和呆傻,常緩慢進展.患者的記憶比其他認知功能受到影響較少,自知力常保持完好.病人在一段時期內能夠察覺自己智力的改變,主訴感到遲緩、健忘、腦子糊塗,被視為皮質下癡呆.晚期可出現明顯運動不能性緘默癥.

國內近年報道智能障礙約占46%~64%,其中作為首次癥狀者占4.5%.心理測驗亨廷頓病性癡呆病人不僅作業能力差,記憶力、解決問題能力、概念形成、言語保持能力等認知功能亦均減退.本病沒有失語、失用、失認等皮質高級功能障礙的特點,可有助於與AD鑒別.

1、有明確的遺傳病史或明確的腦病變證據.

二、進行性癡呆.

3、精神病性癥狀以抑鬱、淡漠、欣快、幻覺和妄想為主.

4、舞蹈樣動作先於癡呆出現.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

亨廷頓病性癡呆檢查

一、檢查

心理學實驗檢查是診斷有無癡呆及癡呆嚴重程度的重要方法.近年來我國引進和修訂瞭許多國際通用的簡捷快速的篩查工具,診斷效度、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高,簡要概述如下:

1、簡易智力狀況檢查(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由Folstein於1975年編制,評定計分標準,如回答或操作正確記1,錯誤記5,拒絕回答或說不會記9或7.主要統計1的項目總和(MMSE總分),范圍為0~300國際標準24分為分界值,18~24為輕度癡呆,16~17為中度癡呆,15分為重度癡呆.我國發現因教育程度不同臨界值也不同;文盲為17分,小學(教育年限6年)為20分,中學及以上為24分.

2、長谷川癡呆量表(HasegawaDementiaScale,HDS)由長谷川和夫於1974年制訂.共11個項目,包括定向力(2項)、記憶力(4項)、常識(2項)、計算(1項)、銘記命名回憶(2項).

該量表采用正向記分法,滿分為32.5分.原作者的臨界值定為:癡呆10.5分,可疑癡呆10.5~21.5分、邊緣狀態22.0~30.5分、正常31.0分,亦可按教育程度劃分正常值:文盲16分、小學20分、中學以上24分.

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DailyLivingScale,ADL)1969年Lawton和Brody制訂,主要用於評定受試者日常生活能力.

ADL共分14項,評分為4級:①自己完全可以做;②有些困難;③需要幫助;④根本不能做.64分為滿分,總分16分完全正常,16分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單項分1分為正常,2~4分功能減退,有2項或2項以上3或總分22為臨界值,提示功能有明顯減退.我國常規總分18.55.5.

頭顱CT和MRI可顯示尾核萎縮.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顯示尾核代謝明顯低下.

二、鑒別

1、早期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焦慮癥、人格障礙,鑒別點在於明確的傢族遺傳史,腦變性的證據及以後出現的舞蹈樣癥狀.

2、與其他腦變性疾病鑒別,應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點、神經系統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等.

亨廷頓病性癡呆預防

一、預防

預防:1、早期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情感性精神病、焦慮癥、人格障礙,鑒別點在於明確的傢族遺傳史,腦變性的證據及以後出現的舞蹈樣癥狀.2.與其他腦變性疾病鑒別,應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特點、神經系統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等.

二、護理

由於本病屬單基因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病人及傢屬很少知道其子女有患同病的危險性,故早期的遺傳咨詢服務頗為重要.遺傳性疾病具有遺傳性和終身難以治愈的特點,不僅給傢庭帶來不幸、給病人造成終身痛苦,而且使疾病代代相傳.為瞭控制和減少遺傳性疾病的發生,必須做到從預防為主.實行優生保護法,對一定或很大可能造成後代發生先天性疾病者,均應避免生育.目前我國正在制定優生保護法,禁止近親結婚.親上加親會增加一些遺傳病的發生率,我國婚姻法已明確禁止近親結婚.盡量避免高齡生育,對高齡生育者(女35歲以上,男45歲以上),應做好產前診斷.有遺傳病史、生育過畸形兒或有多次流產史者,應進行遺傳咨詢,通過遺傳咨詢,對一些有指征的孕婦做必要的產前診斷,如發現有嚴重疾病者,可及時終止妊娠,防止有嚴重疾病和缺陷的胎兒出生.

李曄  菱形肌  董永路孝漢  八百多萬  朱墨  門東  沙旦子居委  中派  監管政策  王繹龍  所思  貝可  德城區  煤業  洋蔥  前任攻略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