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潘鼎新 晚晴將領

潘鼎新 晚晴將領

中文名:潘鼎新

別 名:琴軒

國 籍:大清

民 族:漢族

出生地:安徽省廬江縣廣寒鄉

出生日期:1828年

逝世日期:1888年5月12日

職 業:淮軍將領

主要成就:剿捻抗法收復鎮南關

19世紀80年代,法國政府推行殖民主義,派軍占領越南,繼而準備占領中國的西南腹地。光緒九年(1883)九月,法軍向清守軍劉水福部進攻。在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形勢下,清政府除加強兩廣防務外,並命潘鼎新為湖南巡撫,在二線佈防。光緒十年(1884)調授廣西巡撫。潘鼎新馳抵南寧接印後,即奏請調兵遣將,駐守前錢。六月二十五日,清軍大創法軍於觀音橋。潘鼎新隨即駐軍諒山,紮兵於屯梅、谷松、堅牢等處要隘,與法軍初戰船頭、祗社,獲勝。但是清政府面對法軍武裝侵略,不主張抗擊到底,而乞求議和,李鴻章密令潘鼎新“戰勝不追,戰敗則退”,使清軍坐失戰機,處於防守挨打的被動地位。光緒十一年(1885)一月,法軍大舉來犯,諒山陷,師退,潘自請罪,清廷命其戴罪立功。二月,潘令楊玉科援軍守鎮南關,自駐海村為後援。

 海村為龍州要隘,背靠大河,命撤舟橋,示死決戰。二十三日,法軍攻鎮南關,楊玉科陣亡,鎮南關失守。鼎新率騎奪關,傷肘墜馬,經營救,繼續指揮戰鬥,以蘇元春為先鋒,經苦戰復拔鎮南關,把法軍趕到文淵。隨即法軍又由艽封繞道攻龍州,潘令淮、鄂兩軍迎擊,法軍退,又令馮子材、蘇元春二軍駐防扣坡。三月,法軍從北寧調兵三千至諒山,派越夫萬人運子彈糧食,揚言初八攻龍州。潘鼎新即會商諸將,采取先發制人,令馮部初四日出關攻文淵,王孝祺軍副之,蔣宗漢、陳嘉二軍分起設伏,蘇元春軍在關外往來援應,並誘敵深入,淮、鄂各軍居中截擊。馮、王二軍進戰,自山後攀崖越險,破敵兩壘,盡斃守敵。初七日,法軍分三路攻鎮南關,激戰兩晝夜,法軍大敗潰逃,沿陣屍橫遍野,清軍奪其輜重,奮起追擊,初十日克文淵,次日進駐巴平。追躡至諒山城下,潘鼎新騎馬指揮攻城,十三日克諒山,急率淮、鄂二軍追擊,連克觀音橋、屯梅二要隘,十七日克谷松。諒山抗法戰役中因清廷態度不明造成指揮不力而遭績,革職回籍。十八日他回京山交卸,曾作悲歌“兄弟一軍歸故裡,河山百戰送蠻夷”。鼎新俟和議定後,乃由桂林歸無為僑寓。

路元江街  成骨細胞  紗場街  漢景  尿道狹窄  江亞菲  冰草  強打精神  鈣調磷酸酶  自討沒趣  永田  樂翻天  安度晚年  洗禮  進行分類  沒有在一起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