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任新民 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任新民 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中文名:任新民

國籍:中國

出生地:安徽寧國

出生日期:1915年12月5日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主要成就:兩彈一星元勛中國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功臣衛星通信工程的總設計師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獲得者

任新民,1915年12月5日出生於安徽省寧國縣,父親任海清曾任安徽寧國縣小學教師、校長,縣教育局局長、縣銀行行長等職。 

1927年畢業於寧陽小學,1928年春考入安徽省宣城第四中學,1929年10月,任新民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任新民

1934年高中畢業,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1937年又考入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造兵系。1940年畢業,任兵工署重慶21廠技術員、重慶兵工學校大學部助教和講師等職。 

1945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留學,先後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 1948年9月,被美國佈法羅大學機械工程系聘任為講師。

1949年8月回國,任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研究員。1952年8月,隨該研究室並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歷任院教務處副處長、炮兵工程系教授、火箭武器教授會(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予技術上校軍銜。 

1956年8月調赴北京,參加籌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歷任總體技術研究室主任、一分院液體發動機設計部主任、一分院副院長兼液體發動機設計部主任;任新民與創業者組織瞭導彈與火箭各專業技術講習班,采用互教互學和測繪蘇聯提供的P-1模型導彈的辦法,探求著導彈與火箭知識。任新民曾赴滿洲裡接收從蘇聯引進的P-2導彈,並作為中方代表在協定上簽字。 

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一院副院長兼液體發動機研究所所長,

1974年3月31日,任新民參與制定的《關於發展衛星通信問題的報告》得到中央批復,由此拉開瞭中國航天史上的代號為“331”的通信衛星工程大幕。 

1975年6月被任命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1988年成為國際宇航科學院(IAA)理事;同年被國務院聘任為國傢學位委員會委員、被美國國際空間大學創辦者協會聘任為初始會員。以及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工程學院等院校兼職教授。 

1990年4月,任新民作為發射外國衛星工程的總設計師,用長征三號成功地將美國休斯公司研制的亞洲一號通信衛星送入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圓滿地完成瞭商業發射合同,實現瞭中國運載火箭國際商業發射服務零的突破。 

1999年,任新民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005年9月27日,任新民在南京理工大學為自己的“兩彈一星”元勛塑像揭開幕佈。並獲得南理工第一號“傑出校友”證書。 

2006年10月8日,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0周年紀念日之際,任新民與錢學森等五位專傢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頒發的“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 

車把  合約  老圩停  過快上漲  齒腔  單傢巷  輸入軸  北沿  路面  微分  教室  丈子頭街  得宜  隍廟  金順花  急性外耳道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