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李如柏 明代將領

李如柏 明代將領

中文名:李如柏

別 名:李子貞李肖城

國 籍:明朝

民 族:漢族

出生地:遼東鐵嶺衛

職 業:遼東總兵

主要成就:率師援拔平壤、奪開城有功、官拜遼東總兵

重要事件:薩爾滸之戰

死 因:自裁

父 親:李成梁

萬歷十六(1588年)年被劾,解職。後充宣府參將,因疾辭官。嗣明征朝鮮,如柏署都督僉事,率師援拔平壤、奪開城有功,晉都督同知,繼任貴州總兵;萬歷二十三(1595年)年轉守寧夏,晉右都督,再因病辭官。傢居二十餘年,明末遼東危,無將可守,再起用李如柏。擊退蒙古炒花部,加封將軍、右軍都府右都督。不久,與後金軍薩爾滸之戰,其引軍防懿路,出鴉鵲關,甫抵虎攔路,未遇敵即潰,死者千餘。其被彈劾還京,最後無法承受世人非議,天啟元年(1621)九月十三日於宅中自殺。

李如柏雖然是自朝鮮內附中國東北,但經過好幾代人,早已融入遼東漢族,一貫被視為漢族人。例如清末章炳麟起草革命宣言就贊揚其父親李成梁稱:“願吾遼人,毋忘李成梁”,即把其父李成梁當做漢族的民族英雄。朝鮮英祖對明末逃亡到朝鮮國內的明朝遺民後裔也予以“世世免役”的優待,並編纂《華人錄》,以為免役的依據。《華人錄》中就有李如柏的後裔,可見李氏朝鮮把李如柏及其後裔視同為漢人。

如柏,字子貞,成梁第二子。由父蔭為錦衣千戶。嘗與客會飲,炮聲徹大內,下吏免官。再以蔭為指揮僉事。數從父出塞有功,歷密雲遊擊,黃花嶺參將,薊鎮副總兵。萬歷十六年,禦史任養心言:“李氏兵權太盛。姻親廝養分操兵柄,環神京數千裡,縱橫蟠據,不可動搖。如柏貪淫,跋扈尤甚。不早為計,恐生他變。”帝乃解如伯任。於是成梁上書乞罷,並請盡罷子弟官,帝慰留不許。久之,起故官,署宣府參將。引疾歸。

始成梁、如松為將,厚畜健兒,故所向克捷。至是,父兄故部曲已無復存,而如柏暨諸弟放情酒色,亦無復少年英銳。特以李氏世將,起自廢籍中。顧如柏中情怯,惟左次避敵而已。我大清師臨河,如柏故引軍防懿路。及楊鎬四路出師,令如柏以一軍出鴉鶻關。甫抵虎攔路,鎬聞杜松、馬林兩軍已覆,急檄如柏還。大清哨兵二十人見之,登山鳴螺,作大軍追擊狀,如柏軍大驚,奔走相蹴死者千餘人。禦史給事中交章論劾,給事中李奇珍連疏爭尤力。帝終念李氏,詔還候勘。既入都,言者不已。如柏懼,遂自裁。

如松之禦倭朝鮮也,詔如柏署都督僉事,先率師赴援。既拔平壤,如柏疾趨開城,攻克之,斬首百六十有奇。師旋,進都督同知,為五軍營副將。尋出為貴州總兵官。二十三年,改鎮寧夏。著力兔犯平虜、橫城,如伯邀之,大獲,斬首二百七十有奇。進右都督。再以疾歸,傢居二十餘年。會遼東總兵官張承蔭戰歿,文武大臣英國公張惟賢等合疏薦如柏,詔以故官鎮遼東。蒙古炒花入犯,督諸將擊卻之。

膠墊  肖像  金妍  選項卡  賀啟中  塊根  汽車自檢  骨骼系統  西島  青文  中連村  東溪  海闊從魚躍  松竹  奔跑  沙加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