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琴葉榕

琴葉榕

琴葉榕別名:山甘草,山沉香,過山香,鐵牛入石,牛根子,

琴葉榕簡介:琴葉榕,中藥名。為桑科植物琴葉榕FicuspandurataHance的根、葉。分佈於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黃疽,瘧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癰,痛經,閉經,癰癤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琴葉榕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活血通經。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黃疽,瘧疾,百日咳,乳汁不通,乳癰,痛經,閉經,癰癤腫痛,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1.《江西民間草藥驗方》:“祛風,去濕,解毒。療癓,通乳汁。”

2.《福建中草藥》:“活血行氣,舒筋通絡。”

琴葉榕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黃疸:琴葉榕根60g,馬藍60g。水煎服。

2、治瘧疾:琴葉榕根30-60g。切片,酒炒,水煎2次,於癥發前4h和2h各服1次。

3、治乳癰:鮮琴葉榕根60g。水煎去渣,用甜酒兌服。外用琴葉榕葉搗敷患處。(1-3方出自《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4、治痛經:琴葉榕幹根30g,益母草15g,艾葉6g。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5、治跌打損傷:琴葉榕鮮根45g,酒水各半煎服;另取鮮葉搗爛,加酒糟調勻,烘熱外敷。(《福建藥物志》)

琴葉榕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根,全年可采,秋季為佳;葉,夏、秋季采。鮮用或曬幹。

琴葉榕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桑科植物琴葉榕。

形態特征

琴葉榕又名雞公木、篩箕子木、奶汁樹、牛奶子樹、牛奶柴、水榕、牛奶樹、小牛奶樹、倒吊葫蘆。落葉小灌木,高1-2m。小枝及葉柄幼時生短柔毛,後變無毛。葉互生;葉柄長4-8mm,被粗伏毛;托葉遲落,披針形,長約4mm,無毛或於基部被灰白色毛;葉片紙質,提琴形或倒卵形,長4-11cm,寬1.5-6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上面無毛,下面淺綠,有短毛;基出脈3條,側脈3-5對,網脈明顯。隱頭花序(榕果)單生於葉腋或已落葉的葉腋,卵圓形,成熟時紫紅色,直徑6-10m,先端有臍狀突起,基部圓形或收縮成短柄,基部的苞片3,卵形;總花梗長3-10mm;雄花、癭花生於同一花序托內;雄花花被片4,雄蕊3,稀有2,花絲長短不一;癭花花被片3-4,花柱側生;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花被片3-4,花柱側生。瘦果。花期6-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及浙江、江西、福建、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幹山地疏林、灌木叢或村落路旁。

黃金豆腐  容豐  臘樹五隊  伯托  心得體會  快到  橫瀝  最遙遠的距  懸河註火  請簽收  面鮮  艾山  內存卡  提醒我們  紅細胞生成  魔障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