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石韋

石韋

石韋別名:小石韋,飛刀劍,石皮,

石韋簡介:石韋,中藥名。為水龍骨科石韋屬植物廬山石韋Pyrrosia sheareri(Bak.)Ching、石韋Pyrrosia lingua(Thunb.)Farwell或有柄石韋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的幹燥葉。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莖和根,曬幹或陰幹。具有利尿通淋,清肺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主治淋證、肺熱咳喘、血熱出血、崩漏、痢疾、金創、癰疽等。

石韋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涼血止血。

主治

1、主要用於淋證、肺熱咳喘、血熱出血、崩漏、痢疾、金創、癰疽等。

2、西醫診為淋病、泌尿系感染、陰道炎、泌尿系結石、細菌性痢疾、功能性子宮出血證屬於濕熱者,支氣管哮喘屬於肺熱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研末塗敷。

註意事項

陰虛及無濕熱者忌服。

化學成分

含芒果苷、β-谷甾醇、異芒果苷、延胡索酸等。

藥理作用

1、對呼吸系統的影響:石韋提取物有明顯鎮咳作用。小鼠酚紅法試驗,異芒果苷有祛痰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對流行性感冒桿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這可能與活躍網狀內皮系統,促進局部細胞吞噬能力有關。

3、此外,石韋有利尿排石、抗病毒、抗癌作用。

相關論述

1、《別錄》:凡用去黃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療。

2、《神農本草經》: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3、《本草綱目》:主崩漏金瘡,清肺氣。

石韋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小便淋痛:石韋、滑石等分,為末。每飲服刀圭,最快。(《太平聖惠方》)

2、小便轉脬:石韋(去毛)、車前子各二錢半,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全生指迷方》)

3、便前有血:石皮為末。茄子枝煎湯下二錢。(《普濟方》)

4、崩中漏下:石韋為末。每服三錢,溫酒服,甚效。(《本草綱目》)

相關配伍

1、石韋配海金沙:石韋既能清熱利濕、通淋止痛,又能涼血止血;海金沙善瀉膀胱、小腸之濕熱而有涼血通淋之功。二藥配用,清熱利尿通淋、涼血止血作用加強。適用於石淋、熱淋、血淋。

2、石韋配生蒲黃:石韋既能清熱、通淋,又能涼血止血;生蒲黃善活血散瘀並能止血利尿。二藥配用,利尿通淋、散瘀止血之功效加強。適用於小便澀痛、血淋。

鑒別用藥

1、車前子與石韋:兩藥均為利水通淋藥,性味甘寒,都能清熱通淋,均入肺經,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治淋證小便淋漓澀痛,肺熱咳嗽氣喘等。但車前子利尿滲濕,還可用於水腫,暑濕泄瀉等;入肝經,能清肝熱明目,用於肝熱目赤;人腎經,能益腎強陰,用治腎虛無子。而石韋又入膀胱經,善清肺與膀胱之熱,用治熱淋、血淋尤為適宜,還可涼血止血,用治血熱妄行之出血證。

2、瞿麥與石韋:兩藥同屬利水通淋要藥,性味苦寒,都能導熱下行,清熱利水通淋,用治熱淋血淋,淋漓澀痛。但瞿麥又心與小腸經,善清此二經之火;能走血分,破血通經,用於血瘀經閉等。石韋又人肺經,善清肺與膀胱之熱,又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於肺熱咳嗽;涼血止血,用於血熱崩漏、吐衄等。

3、海金沙與石韋:兩者均為熱淋、石淋、血淋所常用。海金沙又入小腸經,善止尿道痛,多用於石淋,也可利水消腫,用於水胂,小便不利。石韋味苦,入肺經,善於清泄肺與膀胱之熱,多用於血淋、濕熱淋。此外,石韋上清肺止咳喘,下涼血止崩漏。

4、滑石與石韋:兩藥均性寒,歸膀胱經,而能清熱利水通淋,對於熱淋、石淋尿道澀痛者,均為良劑。但石韋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故尤宜於血淋,熱淋;滑石性滑而利濕對於濕熱淋痛及石淋更為適用。此外,石韋清肺止咳,涼血止崩,用於肺熱咳嗽,血熱崩漏等;滑石清暑止渴,收濕斂瘡等,用於暑熱煩渴,濕溫胸悶,暑濕泄瀉,外用治療濕疹濕瘡。

相關藥品

蕩滌靈顆粒、復方石韋片。

相關方劑

石韋散《集驗方》。

石韋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除去根莖,幹燥。

炮制方法

除去雜質,洗凈,切段,幹燥,篩去細屑。

石韋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

石韋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廬山石韋:葉片略皺縮,展平後呈披針形,長10-25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耳狀偏斜,全緣,邊緣常向內卷曲;上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散佈有黑色圓形小凹點;下表面密生紅棕色星狀毛,有的側脈間佈滿棕色圓點狀的孢子囊群。葉柄具四棱,長10-20cm,直徑1.5-3mm,略扭曲,有縱槽。葉片革質。氣微,味微澀苦。

2、石韋:葉片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長8-12cm,寬1-3cm。基部楔形,對稱。孢子囊群在側脈間,排列緊密而整齊。葉柄長5-10cm,直徑約1.5mm。

3、有柄石韋:葉片多卷曲呈筒狀,展平後呈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8cm,寬1-2.5cm。基部楔形,對稱。下表面側脈不明顯,佈滿孢子囊群。葉柄長3-12cm,直徑約1mm。

飲片性狀

本品呈絲條狀。上表面黃綠色或灰褐色,下表面密生紅棕色星狀毛。孢子囊群著生側脈間或下表面佈滿孢子囊群葉全緣。葉片革質。氣微,味微澀苦。

石韋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水龍骨科石韋屬植物廬山石韋、石韋或有柄石韋。

形態特征

1、廬山石韋:植株高20-60cm。根狀莖橫生,密被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簇生;葉柄粗壯,長10-30cm,以關節著生於根狀莖上;葉片堅革質,闊披針形,長20-40cm,寬3-5cm,向頂部漸狹,銳尖頭,基部稍變寬,為不等圓耳形或心形,不下延;側脈兩面略下凹。孢子囊群小,在側脈間排成多行;無囊群蓋。

2、石韋:植株高10-30cm根狀莖細長,橫生,與葉柄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頂端漸尖,盾狀著生,中央深褐色,邊緣淡棕色,有睫毛。葉遠生,近二型;葉柄長3-10cm,深棕色,有淺溝,幼時被星芒狀毛,以關節著生於根狀莖上;葉片革質,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6-2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並下延於葉柄,全緣;上面綠色,偶有星狀毛和凹點,下面密被灰棕色的星芒狀毛;不育葉和能育葉同型或略短而闊;中脈上面稍凹,下面隆起,側脈多少可見,小脈網狀。孢子囊群滿佈於葉背面或上部幼時密被星芒狀毛,成熟時露出;無囊群蓋。

3、有柄石韋:植株高5-20cm。根狀莖長而橫生,密被褐棕色的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遠生,二型,厚革質,上面無毛,有排列整齊的小凹點,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狀毛;孢子葉柄遠長於葉片,長3-12cm,營養葉柄與葉等長;葉片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銳尖或鈍頭,基部略下延,孢子葉幹後通常內卷,幾成筒狀;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成熟時滿佈葉片背面;孢子囊呈圓的兩面形,無蓋,隱沒於星狀毛中。

分佈區域

1、廬山石韋分佈於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2、石韋: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地區。

3、有柄石韋:分佈於西南及吉林、遼寧、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廣西。

道地產區

全國各地普遍野生。

生長環境

1、廬山石韋:生於海拔500-2200m的林中樹幹或石上。

2、石韋:附生於海拔100-1800m的林中樹幹或溪邊石上。

3、有柄石韋:生於海拔200-2200m的山地幹旱巖石上。

生長見習

喜陰涼幹燥的氣候,生於巖石上。

繁殖方式

多分株敏殖。

栽培技術

3月栽種,栽前選營養葉片較多的老株,連根挖起,每3-4節剪成1段,放水中浸1晝夜,吸足水分後栽種。應選樹下巖石有苔蘚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栽時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蘚植物刨開,放入1-2段根莖,用濕潤的腐殖質土壓緊。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種,將種苗放在縫隙裡,用濕潤的腐殖質土塞穩。

雪鄉  竇常  夢想之地  金融債券  肝兒  東尚傢苑  沈春陽  斯麥  馬壩  卸甲水  北港橋東  財神殿  得道多助  譚傑希  扁平髖  新橋鄉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