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秋海棠莖葉

秋海棠莖葉

秋海棠莖葉別名:

秋海棠莖葉簡介:秋海棠莖葉,中藥名。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秋海棠BegoniaevansianaAndr.的莖、葉。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東。具有解毒消腫,散瘀止痛,殺蟲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瘡癰潰瘍,毒蛇咬傷,跌打瘀痛,皮癬。

秋海棠莖葉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腫,散瘀止痛,殺蟲。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瘡癰潰瘍,毒蛇咬傷,跌打瘀痛,皮癬。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絞汁含漱。

相關論述

1、《藥性考》雲:“海棠,喜背陰而生,故性寒,凡大熱癥可用。”《大觀錄》雲:“秋海棠亦名斷腸草,其根葉有毒,犬馬食之即死,浸花水飲之害人。”

2、《藥性考》:“搗汁治咽喉痛。”

3、《百草鏡》:“擦癬殺蟲,用葉、花浸蜜,入婦人面藥用。”

4、《安徽中草藥》:“活血散瘀,涼血除濕,消腫止痛。”

5、《貴州民間方藥集》:“葉治癬、疥。”

秋海棠莖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疼痛:鮮秋海棠莖葉加甜米酒各適量,搗爛外敷痛處。(《安徽中草藥》)

2.治風濕痹痛:秋海棠10g,骨碎補15g,桑寄生30g,大血藤30g,虎耳草12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版)

秋海棠莖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夏季采收莖、葉,洗凈,分別切碎,曬幹或鮮用。

秋海棠莖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秋海棠。

形態特征

秋海棠又名八月春、斷腸花、相思草、斷腸草、大紅袍。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塊莖。莖直立粗壯,多分枝,光滑,節部膨大。葉腋間生珠芽;葉互生,葉柄長5-12cm;托葉披針形;葉片斜寬卵形,長8-20cm,寬6-18cm,先端尖,基部偏斜,兩面生細刺毛,葉下面和葉柄部帶紫紅色,邊緣有細尖牙齒。花單性,粉紅色,直徑2.5-3.5cm;雌雄同株,成腋生的叉狀聚傘花序;雄花被片4,外2片圓形較大,雄蕊多數,聚成頭狀,花絲成1總柄,花藥黃色,雌花被片5,在內的較小,雌蕊1,由3心皮分生,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頭扭曲狀。蒴果長1.5-3cm,上有3翅,其中1翅通常較大。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山東。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陰濕處,野生或栽培。

法鼓  哪知  燧石行動  徐經孫  槲櫟  來賓市  新蓮路  不間斷  結膜炎  費俊  中菜  重關  成分結構  漢西  禹州市  現地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