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葉下珠

葉下珠

葉下珠別名:日開夜閉,珍珠草,陰陽草,假油柑,真珠草,鯽魚草,胡羞羞,老鴉珠,夜合珍珠,落地油柑,小利柑,夜合草,山皂角,葉後珠,油柑草,

葉下珠簡介:葉下珠,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葉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L.的帶根全草。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明目,消積的功效。主治痢疾,泄瀉,黃疸,水腫,熱淋,石淋,目赤,夜盲,疳積,癰腫,毒蛇咬傷。

葉下珠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明目,消積。

主治

痢疾,泄瀉,黃疸,水腫,熱淋,石淋,目赤,夜盲,疳積,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化學成分

全草含並沒食子酸,3,3′,4-三-O-甲基並沒食子酸,琥珀酸,阿魏酸,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沒食子酸,三十烷醇,β-谷甾醇,三十烷酸,豆甾醇,羽扇豆醇,三十二烷酸,豆甾醇-3-O-β-D-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

1、保護肝臟的作用:廣西產葉下珠和雲南產葉下珠各以10g/(kg·d)給感染鴨乙肝病毒(DHBV)的重慶麻鴨灌服,連續1月,在用藥第2星期後即使鴨血清中DHBV脫氧核糖核酸(DNA)滴度明顯下降。重慶產葉下珠表現出此作用。雲南產品在停藥1星期後DHBVDNA有回升現象。廣西產品與苦參合用無明顯協同作用,但與環丙沙星合用,似有增強其抗病毒作用。葉下珠對鴨乙肝病毒逆轉錄酶有抑制作用。鴨體內實驗證實瞭有效成分對鴨乙肝病毒作用,可降低血清中DHBVDNA和DNA多聚酶。其對四氯化碳(CCl4)和D-半乳糖胺引起的小鼠肝損傷也有明顯防治作用,在1.25g/kg和0.625g/kg劑量時給藥組小鼠的ALT活性較模型組顯著下降。1g/ml葉下珠制劑各以0.4ml/隻、0.6ml/隻給小鼠灌胃,每日兩次,連續7d,可使CCl4所致肝損傷小鼠ALT顯著下降,光鏡檢查發現給藥組小鼠濁腫變性、壞死和炎細胞浸潤的肝細胞損害現象均大為減輕。大鼠肝細胞體外與10mmo/LCCl4共同孵育後,肝細胞存活率、細胞膜流動性均降低,而LDH、MDA的釋放及細胞內Ca2+均增加。預先加入重慶產葉下珠提取物10-3g/L-10-1g/L可明顯抑制上述病理變化,顯示葉下珠對CCl4損傷的肝細胞有保護作用。4mg/ml葉下珠對人肝癌細胞株PLC/PRF/5細胞株細胞外HBsAg含量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在給藥後48h最明顯。它主要影響HBsAg在該細胞內的合成。葉下珠與阿糖腺苷聯合有一定的協同作用。

2、抗菌作用:100%葉下珠煎劑由平板紙片法試驗,表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對福氏痢疾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傷寒桿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本草藥性備要》;“治小兒疳眼、疳積,煲肉食,或煎水洗,又治亡乳汁,治主米疳者最效。”

2、《植物名實圖考》:“能除瘴氣。”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肝明目,滲濕利水。治腎炎水腫,尿路感染,尿路結石,腸炎腹瀉。”

4、《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食。”

5、《貴州草藥》:“清熱,利水除濕,清肺。”

6、《四川常用中草藥》:“清暑熱,止痢疾;治紅白痢疾,目赤腫痛,眼起雲霧,眼生翳。”

7、《湖北中草藥志》:“清熱利尿,明目,消積。用於眼結合膜炎,夜盲癥,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黃疸型肝炎,喉炎,肺炎,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小兒疳積,無名腫毒,蛇咬傷等癥。”

葉下珠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痢疾、腸炎腹瀉:葉下珠、鐵莧菜各30g。煎湯,加糖適量沖服,或配老鸛草水煎服。(南藥《中草藥學》)

2、治黃疸:鮮葉下珠60g,鮮馬鞭草90g,鮮半邊蓮60g。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3、治肝炎:鮮葉下珠、鮮黃膽草各60g,母螺7粒,鴨肝1個,冰糖60g。水燉服。(《福建藥物志》)

4、治夜盲癥:鮮葉下珠30-60g,動物肝臟120g,蒼術9g。水燉服。

5、治小兒疳積:葉下珠鮮根、老鼠耳鮮根各15g,豬肝或豬瘦肉酌量。水燉服。

6、治小兒疳積:鮮葉下珠、葫蘆茶各30g,白馬骨根15g,豬肝或豬瘦肉適量。水燉服。(4-6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7、治小兒嗆水咳嗽:鮮山皂角15g,枇杷樹皮4.5g,白金條3g。煎水服。(《貴州草藥》)

8、治青竹蛇咬傷:葉下珠鮮葉洗凈搗爛敷傷處。(江西《草藥手冊》)

9、治癰癤初起:鮮葉下珠搗爛外敷,幹則更換。(《安徽中草藥》)

葉下珠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雜質,鮮用或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稍潤至軟,切段,幹燥。

葉下珠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葉下珠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長短不一,根莖外表淺棕色,主根不發達,須根多數,淺灰棕色。莖粗2-3mm,老莖基部灰褐色。莖枝有縱皺,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紅色,質脆易斷,斷面中空。分枝有縱皺及不甚明顯的膜翅狀脊線。葉片薄而小,長橢圓形,尖端有短突尖,基部圓形或偏斜,邊緣有白色短毛,灰綠色,皺縮,易脫落。花細小,腋生於葉背之下,多已幹縮。有的帶有三棱狀扁球形黃棕色果實,其表面有鱗狀凸起,常6縱裂。氣微香,味微苦。

葉下珠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大戟科葉下珠屬葉下珠。

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60cm,莖直立,分枝側臥而後上升,通常帶紫紅色,其翅狀縱棱。禿凈或近禿凈。單葉互生,排成2列;幾無柄;托葉小,披針形或剛毛狀;葉片長橢圓形,長5-15mm,寬2-5mm,先端斜或有小凸尖,基部偏斜或圓形,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下面葉緣處有1-3列粗短毛。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無花瓣;雄花2-3朵簇生於葉腋,通常僅上面一朵開花;萼片6,雄蕊3,花絲合生成柱狀,花盤腺體6,分離,與萼片互生,無退化子房;雌花單生於葉腋,寬約3mm,表面有小凸刺或小瘤體,萼片6,卵狀披針形,結果後中部紫紅色,花盤圓盤狀,子房近球形,花柱頂端2裂。朔果無柄,扁圓形,徑約3mm,赤褐色,表面有鱗狀凸起物;種子三角狀卵形,淡褐色,有橫紋。花期5-10月,果期7-11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江蘇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路旁、田邊。

生長見習

喜溫暖向陽,以深厚、排水良好的黃色夾砂土為好。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於3-4月播種。在畦上開橫溝,深約7cm,播幅約100cm。1h㎡用種子11.25kg,拌成種子灰,勻撒於溝裡,上蓋草木灰厚約1cm。

抗幹擾  蔣馮  李夢銀  民樂  肩胛上神經  今生今世  力邀  打人  這根  提花  勁道  唐才  華克山莊  麻裡  夜上受降城  中國籃球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