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竹葉椒

竹葉椒

竹葉椒別名:山椒,狗花椒,花胡椒,野花椒,臭花椒,山花椒,雞椒,白總管,萬花針,巖椒,狗花椒,菜椒,

竹葉椒簡介:竹葉椒,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竹葉椒ZanthoxylumarmatumDC.的果實。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臺灣等地。具有溫中燥濕,散寒止痛,驅蟲止癢之功效。用於脘腹冷痛,寒濕吐瀉,蛔厥腹痛,齲齒牙痛,濕疹,疥癬癢瘡。

竹葉椒功效作用

功能

溫中燥濕,散寒止痛,驅蟲止癢。

主治

用於脘腹冷痛,寒濕吐瀉,蛔厥腹痛,齲齒牙痛,濕疹,疥癬癢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研末,1-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酒精浸泡外搽;或研粉塞入齲齒洞中,或鮮品搗敷。

註意事項

孕婦忌用。

藥理作用

本品有鎮痛、抗炎、調節免疫、抗菌等作用。

相關論述

1、《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治感冒,氣管炎。”

2、《江西草藥》:“散寒止痛。治胃痛,牙痛,痧癥腹痛。”

竹葉椒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胃痛,牙痛:竹葉椒果3-6g,山薑根9g。研末。溫開水送服。

2、治痧癥腹痛:竹葉椒果9-15g。水煎或研末。每次1.5-3g,黃酒送服。(1-2方出自《江西草藥》)

3、治虛寒胃痛:(1)土花椒果3-6g。水煎服。(《浙南本草新編》)(2)竹葉椒果6g,生薑9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4、治腹痛泄瀉:竹葉椒6-9g。煎服。

5、治蛔蟲性腹痛:竹葉椒6g,苦楝皮9g。水煎服。服時兌醋適量。(4-5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附註

竹葉椒根、葉也入藥。根具有祛風散寒,溫中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葉具有理氣止痛,活血消腫,解毒止癢之功效。

竹葉椒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通風處。

竹葉椒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蕓香科花椒屬竹葉椒。

形態特征

高3-5米的落葉小喬木;莖枝多銳刺,刺基部寬而扁,紅褐色,小枝上的刺勁直,水平抽出,小葉背面中脈上常有小刺,僅葉背基部中脈兩側有叢狀柔毛,或嫩枝梢及花序軸均被褐銹色短柔毛。葉有小葉3-9、稀11片,翼葉明顯,稀僅有痕跡;小葉對生,通常披針形,長3-12厘米,寬1-3厘米,兩端尖,有時基部寬楔形,幹後葉緣略向背卷,葉面稍粗皺;或為橢圓形,長4-9厘米,寬2-4.5厘米,頂端中央一片最大,基部一對最小;有時為卵形,葉緣有甚小且疏離的裂齒,或近於全緣,僅在齒縫處或沿小葉邊緣有油點;小葉柄甚短或無柄。花序近腋生或同時生於側枝之頂,長2-5厘米,有花約30朵以內;花被片6-8片,形狀與大小幾相同,長約1.5毫米;雄花的雄蕊5-6枚,藥隔頂端有1幹後變褐黑色油點;不育雌蕊墊狀凸起,頂端2-3淺裂;雌花有心皮3-2個,背部近頂側各有1油點,花柱斜向背彎,不育雄蕊短線狀。果紫紅色,有微凸起少數油點,單個分果瓣徑4-5毫米;種子徑3-4毫米,褐黑色。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300m以下的山坡疏林、灌叢中及路旁。

自我陶醉  江公  印地安納州  審計報告  性交後出血  水果店  恃強凌弱  東旺路金堰  野犬  美國甜心  維瓦爾第  不治之癥  印染  西昌  京口路  泥潭沼澤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