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慈姑

慈姑

慈姑別名:藉姑,槎牙,茨菰,白地栗,

慈姑簡介:慈姑,中藥名。為澤瀉科慈姑屬植物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var.sinensis (Sims)Makino或野慈姑S.trifolia L.S.Sagittifolia L.var.an-gustifolia Sieb.;S.trifolia L.var.angustifolia (Sieb.)Kitagawa的球莖。具有活血涼血,止咳通淋,散結解毒的功效。主治產後血悶,胎衣不下,帶下,崩漏,衄血,嘔血,咳嗽痰血,淋濁,瘡腫,目赤腫痛,角膜白斑,瘰癧,睪丸炎,骨膜炎,毒蛇咬傷。

慈姑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涼血,止咳通淋,散結解毒。

主治

產後血悶,胎衣不下,帶下,崩漏,衄血,嘔血,咳嗽痰血,淋濁,瘡腫,目赤腫痛,角膜白斑,瘰癧,睪丸炎,骨膜炎,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絞汁。外用:搗敷;或磨汁沉淀後點眼。

禁忌

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

球莖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

藥理作用

1、對多種蛋白酶的影響:從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劑I、Ⅱ對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緩激肽釋放酶均有較明顯的抑制作用。其中I能等當量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對激肽釋放酶的抑制作用較弱。Ⅱ能等當量抑制2mol/L的胰蛋白酶,對激肽釋放酶的抑制活力高於I,但對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於I。

2、抑制受精:體外實驗證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劑在劑量330g/m以上時,能抑制精子頂部頂體蛋白酶的活性,使頂體蛋白酶喪失水解卵細胞透明帶的能力,從而使精子不能穿過透明帶與卵細胞結合,影響精子的受精。實驗還進一步證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劑對人、兔、大鼠、倉鼠及小鼠精子頂體蛋白酶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並隨劑量增加而抑制效應增強。

相關論述

1、治產後胞衣不出:慈姑60-120g。洗凈搗爛絞汁溫服。(《福建民間草藥》)

2、治崩漏帶下:慈姑9g,生薑6g。煎汁半碗,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3、治肺虛咳血:生慈姑數枚(去皮搗爛),蜂蜜二錢。米湯沫同拌勻,飯上蒸熟,熱服效。(《滇南本草》)

4、治胃氣痛:慈姑9g,萊菔子6g,土川芎6g。水煎,兌酒服。(出自《湖南藥物志》)

5、治小兒疳積:慈姑粉3g,朱砂0.3g。飯內蒸食。(出自《湖南藥物志》)

6、治脫肛:慈姑5枚,去皮,放入豬直腸內,燉熟食2-3次。(出自《湖南藥物志》)

7、治石淋:鮮野慈姑球根30-90g。搗爛絞汁,開水沖服,每日2次。(安徽《單方草藥選編》)

8、治淋濁:慈姑塊根180g。加水適量煎服。(《湖南藥物志》)

9、治無名腫毒,紅腫熱痛:鮮慈姑搗爛,加入生薑少許攪和敷於患部,每日更換2次。(《全國中草藥匯綿》)

10、治赤眼腫痛:慈姑根去皮曬幹,磨水,沉淀後用水點眼。(《湖南藥物志》)

11、治乳腺結核:慈姑30g,核桃仁3粒。共搗爛,日分2次,白酒送服。(出自《福建藥物志》)

12、治骨膜炎:慈姑、紅糖各適量。搗爛敷患處。

13、治睪丸炎:慈姑40g。酒水各半,燉後取湯煮雞蛋服。(出自《福建藥物志》)

14、治毒蛇咬傷:鮮慈姑搗爛敷於傷口,2h更換1次並用全草搗汁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慈姑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千金方》:“下石淋。”(引自《政和本草》

2、《新修本草》:“主百毒,產後血悶,攻心欲死,產難衣不出。”

3、《滇南本草》:“厚腸胃,止咳嗽,痰中帶血,或咳血,嘔血。”

4、《東醫寶鑒》:“(慈姑)搗敷腫毒癰上即消,水煎服亦效。”“(野慈姑)下石淋,除癰腫,止消渴,療產後血暈及胎衣不下。”

5、《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潤肺止咳,行血和血,利二便,能墮胎,能安胎。”

6、《藥性集要便讀》:“止鼻洪。”

7、《隨息居飲食譜》:“破血,通淋,滑胎,利竅。”

8、《嶺南釆藥錄》:“以鹽漬之治癲狗咬傷。搗敷,並治牛程蹇(即石硬)。”

9、《吉林中草藥》:“益精利尿,涼血,祛風濕。治崩漏帶下。”

10、《湖南藥物志》:“行氣血,清熱止痛。治胃氣痛,赤眼腫痛,小兒疳積,脫肛。”

慈姑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初霜後,莖葉黃枯,球莖充分成熟,自此至翌春發芽前,可隨時釆收。采收後,鮮用或曬幹用。

慈姑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鮮品呈長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2-4.5cm,直徑1.8-3.2cm。表面黃白或黃棕色,有的微呈青紫色,具縱皺紋和橫環狀節,節上殘留紅棕色的鱗葉,鱗葉脫落後,顯淡綠黃色。頂端具芽,長5-7cm,或芽脫落的圓形痕;基部鈍圓或平截切斷面類白色,水分較多,富含淀粉。千品多縱切或橫切成塊狀,切面灰白色。粉性強。氣微,味微苦甜。

慈姑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澤瀉科慈姑屬植物慈姑或野慈姑。

形態特征

1、慈姑:多年生直立水生草本。有纖匐枝,枝端膨大成球莖。葉具長柄,長20-40cm;葉形變化極大,通常為戟形,寬大,連基部裂片長5-40cm,寬0.4-13cm,先端圓鈍,基部裂片短,與葉片等長或較長,多少向兩側開展。花葶同圓錐花序長20-60cm;花3-5朵為1輪,單性,下部3-4輪為雌花,具短梗,上部多輪為雄花,具細長花梗;苞片披針形;外輪花被片3,萼片狀,卵形,先端鈍;內輪花被片3,花瓣狀,白色,基部常有紫斑;雄蕊多枚;心皮多數,密集成球形。瘦果斜倒卵形,直徑4-5mm,背腹兩面有翅;種子褐色,具小凸起。花期8-10月。2、野慈姑: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莖橫生,末端膨大或否。葉柄基部漸寬,鞘狀,邊緣膜質挺水葉箭形,葉片長短、寬窄變異很大,通常頂裂片短於側裂片,比值為1:1.2-1:1.5,有時側裂片更長,頂裂片與側裂片之間縊縮,或否。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cm。花序總狀或圓錐狀,長5-20cm,分枝1-2枚,具花多輪,每輪2-3花,苞片3枚;花單性;花被片反折,外輪花被片橢圓形或廣卵形,內輪花被片白色或淡黃色;雌花1-3輪,心皮多數,兩側壓扁;雄花多輪,雄蕊多數,花絲長短不一。瘦果倒卵形,具翅,背翅多少不整齊。種子褐色。花、果期5-10月。

分佈區域

1、慈菇:分佈於南方各地。2、野慈姑:分佈於華北、東北、華東、西北華南及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1、慈姑:生於沼澤、水塘,常栽培於水田。2、野慈姑:生於湖泊、池塘沼澤、水田等水域。

生長見習

喜溫暖而日照多的氣候,抗風,耐寒力極弱,因屬於水生作物,在生長期間,水不可缺乏。喜有機質豐富的黏質壤土,栽培在稍黏質的肥沃地。忌連作。

繁殖方式

球莖繁殖。

栽培技術

球莖繁殖。收獲時宜選個頭中等而允實的球莖作種,經過砂土貯藏至翌春栽植期。寒地秋季早冷地區,宜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栽植;暖地秋季溫暖地區,栽植期可延遲至初夏5月下旬至6月下旬。密植的行株距60cm×21cm,除單植外,也可與水稻間作。

後吉  雙贏  大樹  燈配城  隔間  尋找文件  國石  不歡而散  飲料水  快樂時光  褶裙  藥囊  厚望  力微任重  巷道  很棒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