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蠶豆

蠶豆

蠶豆別名:佛豆,胡豆,南豆,馬齒豆,豎豆,仙豆,寒豆,灣豆,夏豆,羅漢豆,川豆,

蠶豆簡介:蠶豆,中藥名。為豆科巢菜屬植物蠶豆Vicia faba L.的種子。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膈食,水腫,瘡毒。

蠶豆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利水,解毒消腫。

主治

膈食,水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研末;或作食品。外用:搗敷;或燒灰敷。

禁忌

內服不宜過量,過量易致食積腹脹。對本品過敏者禁服。

1、《本經逢原》:“性滯,中氣虛者食之,令人腹脹。”

2、《本草求原》:“多食氣滯成積作痛。”

3、《民間常用草藥匯編》:“不可與菠萊同用。”

化學成分

含酯類: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和磷脂。生物堿類:膽堿,哌啶-2-酸,腐胺,精脒,精胺,去甲精胺,巢菜堿苷和伴巢菜堿苷,另含抗壞血酸。

相關論述

1、汪穎《食物本草》:“快胃,和臟腑。”

2、《本草從新》:“補中益氣,澀精,實腸。”

3、《醫林纂要》:“滑腸,利水。”

4、《福建藥物志》:“健脾利水。主治腳氣,水腫。”

蠶豆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膈食:蠶豆磨粉,紅糖調食。(《指南方》)

2、治水脹:蟲胡豆(有蟲之胡豆)30-240g,燉牛肉服。(《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3、治水腫:蠶豆60g,冬瓜皮60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治癩痢禿瘡:鮮蠶豆打如泥,塗瘡上,幹即換之。三五次即愈。如無鮮豆,即用幹豆,浸胖打如泥敷之,幹即換,數五次即愈。(《吉人集驗方》)

5、治撲打及金刃傷,血出不止:蠶豆炒,去殼,取豆搗細和勻,蠟熔為膏,攤貼如神。(《串雅外編》假象皮膏)

6、治陰發背由陰轉陽:甘草三錢,大蠶豆三十粒,水二碗,煮熟,取蠶豆去皮食,半日後即轉陽。(《仙拈集》甘蠶豆)

7、治誤吞鐵針入腹:蠶豆同韭菜食之,針自大便同出。(《綱目》引《積善堂方》)

蠶豆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9月果實成熟呈黑褐色時,拔取全株,曬幹,打下種子,揚凈後再曬幹;或鮮嫩時用。

蠶豆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種子扁矩圓形,長1.2-1.5cm,直徑約1cm,厚7mm,種皮表面淺棕褐色,光滑,微有光澤,兩面凹陷;種臍位於較大端,褐色或黑褐色。質堅硬,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色。氣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氣。

蠶豆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巢菜屬植物蠶豆。

形態特征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莖直立,不分枝,無毛。偶數羽狀復葉;托葉大,半箭頭狀,邊緣白色膜質,具疏鋸齒,無毛,葉軸頂端具退化卷須;小葉2-6枚,葉片橢圓形或廣橢圓形至長圓形,長4-8cm,寬2.5-4cm,先端圓形或鈍,具細尖,基部楔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或單生;萼鐘狀,膜質,5裂,裂片披針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紅紫色斑紋,旗瓣倒卵形,先端鈍,向基部漸狹,翼瓣橢圓形,先端圓,基部作耳狀三角形,一側有爪,龍骨瓣三角狀半圓形,有爪;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無毛,花柱先端背部有一叢白色髯毛。莢果長圓形,肥厚,長5-10cm,寬約2cm。種子2-4顆,橢圓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生長環境

多為栽培。

主公  二府營  蜂蟄傷  墩尚  沙埠村委  洋娃娃  永豐  上學期  沒有用  齊集  宜昌縣  高胃酸  清方  鳳陽  小七  主辦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