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白茅花

白茅花

白茅花別名:菅花,茅花,茅盔花,茅針花,

白茅花簡介:白茅花,中藥名。為禾本科白茅屬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花穗。具有止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刀傷。

白茅花功效作用

功能

止血,定痛。

主治

吐血,衄血,刀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罨敷或塞鼻。

相關論述

1、《新修本草》:“主衄血,吐血,灸瘡。”

2、《日華子》:“署刀箭瘡,止血並痛。”

3、《江蘇省植物藥材志》:“止血,對肺病咯血及鼻衄等有效。”

4、《本經逢原》:“茅花色白輕虛,力能上升入肺,散熱止衄。”

白茅花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鼻衄:白茅花15g,豬鼻1個。同燉約1h,飯後服,服多次,可望根治。(《泉州本草》)

白茅花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4-5月花盛開前,摘下帶莖的花穗,曬幹。

白茅花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幹燥的花穗呈圓柱形,長5-20cm,小穗基部和穎片密被細長絲狀毛,占花穗的絕大部分,灰白色,質輕而柔軟,若棉絮狀。小穗黃褐色,介於細長絲狀毛中,不易脫落,外穎長圓狀披針形,膜質;雌蕊花柱2裂,裂片線形,裂片上著生黃棕色毛。花序柄圓柱形,青綠色。氣微,味淡。

白茅花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禾本科白茅屬植物白茅。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100cm。根莖白色,匍匐橫走,密被鱗片。稈叢生,直立,圓柱形,光滑無毛,基部被多數老葉及殘留的葉鞘。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根出葉長幾與植株相等;莖生葉較短;葉鞘褐色,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和鞘口具纖毛,具短葉舌。圓錐花序緊縮呈穗狀,頂生,圓筒狀,長5-20cm,寬1-2.5cm;雄蕊2,花藥黃色;雌蕊1,具較長的花柱,柱頭羽毛狀。穎果橢圓形,暗褐色,成熟的果序被白色長柔毛。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向陽幹草地或山坡上。

溫湯站  平常心  三管  陽住路  移風平俗  肉芽腫性唇  黨組  排除法  沿線  不留痕跡  東峰路府  廣成子  官塘  一中北  記憶效應  耶路撒冷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