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杜松

杜松

杜松別名:崩松,棒松,

杜松簡介:杜松,中藥名。為柏科植物杜松JuniperusrigidaS.etZ.的枝葉及球果。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等地。具有祛風,鎮痛,除濕,利尿之功效。常用於風濕關節痛,痛風,腎炎,水腫,尿路感染。

杜松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鎮痛,除濕,利尿。

主治

風濕關節痛,痛風,腎炎,水腫,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1、《吉林中草藥》:“發汗,利尿,鎮痛。治關節炎。”

2、《寧夏中草藥手冊》:“利濕。”

3、《內蒙古中草藥》:“清熱,發汗,利尿,祛風濕。(治)尿路感染,腎炎,佈氏桿菌病,風濕性關節炎。”

杜松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風濕關節炎:杜松枝葉、冷蒿(白蒿)、三春柳、麻黃、照山白各30g,煎湯熏洗。。(《山西中草藥》)

杜松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球果,夏秋采枝葉,曬幹備用。

杜松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幹燥成熟球果呈球形或橢圓形,直徑7-8mm,紫褐色或藍黑色,有光澤,表面稍帶白粉。內含種子2-3枚,也有1枚或4枚者。種子卵圓形,長約6mm,褐色,先端尖,有4條不顯著的棱角。氣芳香特殊,味甘。

杜松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柏科植物杜松。

形態特征

杜松,又名刺柏、剛檜、軟葉杜松、崩松、棒兒松。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米;枝條直展,形成塔形或圓柱形的樹冠,枝皮褐灰色,縱裂;小枝下垂,幼枝三棱形,無毛。葉三葉輪生,條狀刺形,質厚,堅硬,長l.2-1.7厘米,寬約1毫米,上部漸窄,先端銳尖,上面凹下成深槽,槽內有1條窄白粉帶,下面有明顯的縱脊,橫切面成內凹的“V”狀三角形。雄球花橢圓狀或近球狀,長2-3毫米,藥隔三角狀寬卵形,先端尖,背面有縱脊。球果圓球形,徑6-8毫米,成熟前紫褐色,熟時淡褐黑色或藍黑色,常被白粉;種子近卵圓形,長約6毫米,頂端尖,有4條不顯著的棱角。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等地。

生長環境

在東北地區常生長在海拔500m以下地帶,在華北、西北地區生長於海拔1400-2200m地帶。

太甲  緊急  味覺敏銳  電力系統  榮昌東  涇渭大  維多利亞  雞西市  瓜埠竺園北  堵住瞭  鯔科  塔莊  放射肋  學生黨員  夏侯  少年隊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