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蟶

蟶別名:縊蟶,蟶肉,蟶殼,蟶腸,

蟶簡介:蟶,中藥名。為竹蟶科縊蟶屬動物縊蟶Sinonowacula constricta(Lamarck),竹蟶屬動物長竹蟶Solen gouldii Conrad、大竹蟶S.grandis Dunker、細長竹蟶S.gracilis Philippi等的肉和貝殼。蟶肉補陰,清熱,除煩。主治產後虛損,煩熱口渴,盜汗。蟶殼和胃,消腫。主治胃病,咽喉腫痛。

蟶功效作用

功能

蟶肉:補陰,清熱,除煩。

蟶殼:和胃,消腫。

主治

蟶肉:產後虛損,煩熱口潟,盜汗。

蟶殼:胃病,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蟶肉:內服:煮食,50-100g(鮮品可用至250g)。

蟶殼:內服:煅存性研末入散劑,3-6g。外用:研末調敷或吹喉。

註意事項

蟶肉:

不宜生食。

1、《食疔本草》:“天行病後不可食。”

2、《醫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瀉。”

化學成分

蟶肉:

每100g蟶肉含水分88g,蛋白質7.2g,碳水化合物2.4g,灰分1.3g,鈣133mg,磷114mg,鐵22.7mg,熱量48200.8kJ。每1kg蟶幹含碘900μg。肉中含糖原(glycogen)每1kg鮮肉中含3g。

藥理作用

蟶肉:

抗氧化作用:蟶肉體外有清除超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過氧化氫的作用。

相關論述

蟶肉:

1、《嘉祐本草》:“補虛,主冷痢。煮食之,主婦人產後虛損胸中邪熱煩悶氣。”

2、《本草從新》:“補陰,主熱痢。”

3、《醫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煩去熱。”“幹食,補心滋陰。”

4、《隨息居飲食譜》:“解丹石毒。”

蟶殼:

1、《綱目拾遺》:“治喉風急痹。”

2、《中國藥用海洋生物》:“用於胃病,咽喉腫痛。”

蟶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蟶肉:

1、治產後虛損、乳少:蟶肉半斤黃酒蒸,煮湯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2、治盜汗:蟶幹30g,大米60g。加開水燉服。

3、治腓腸肌痙攣:蟶幹30g,加紅酒適量燉服。

4、治肝硬化,食欲不振:蟶幹250g,燉熟,分三餐佐飯,常服。(2-4方出自《海味營養與藥味指南》)

5、治濕熱水腫:蟶幹60g,燉蒜頭梗服。(《泉州本草》)

蟶殼:

治咽喉一切急癥:蟶殼置瓦上,日曬夜露,經年取下,色白如雪,搗細,水漂凈,末,曬幹,同冰片吹喉。(《萬選方》)

蟶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蟶肉:全年均可采捕。捕得後,去殼,取肉,鮮用或曬幹。養殖者於春季播種後,當年7、8月即可收獲。產區多制成蟶幹,系將鮮蟶在海水中洗凈後,置於鍋內幹煮至殼張開,剝去蟶殼,洗去泥沙,曬1-2天,至蟶肉呈淡黃色即成。

蟶殼:捕得後,去肉收集貝殼,曬幹。

蟶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縊蟶殼:貝殼類長方形。殼長40-85mm,殼寬13-26mm。殼頂位於背緣前端約1/3處,背腹緣近於平行,前、後端圓形。外表面生長線明顯,自殼頂至腹緣有一條微凹的斜溝,被有黃綠色的外皮;內表面白色或淡黃色,鉸合部小,右殼具主齒2枚,左殼具主齒3枚,中央1枚大而分叉。質硬而脆。味微咸。

2、長竹蟶殼:貝殼長方形。殼長50-120mm,長為殼寬的6-7倍,背腹緣幾平行,前端截形,後端圓形。外表面光滑,被有黃褐色外皮,生長線明顯,呈弧形;內表面白色或淡黃色,鉸合部小,左、右殼各具主齒1枚。質薄脆,易碎。味微咸。

3、大竹蟶殼:貝殼長方形。殼長72-140mm,長為寬的4-5倍。背腹緣平行,前端斜截形,後端圓形。外表面突出,被有發亮的黃褐色外皮,生長線明顯,呈弧形,有時顯淡紅色的彩色帶;內表面白色或淡紅色,鉸合部小,左、右殼各具主齒1枚。質薄脆,易碎。氣味咸。

4、細長竹蟶殼:貝殼長方形,殼長65-124mm,長為寬的6-7倍。背腹緣平行,前、後端均平截。外表面被褐綠色外皮,可見深色條紋數條,生長線與殼背緣幾呈垂直。內表面白色或淡黃色,鉸合部小,左、右殼各具主齒1枚。質薄脆,易碎。味微咸。

蟶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竹蟶科縊蟶屬動物縊蟶,竹蟶屬動物長竹蟶、大竹蟶、細長竹蟶。

形態特征

1、蟶:貝殼長圓柱形,薄而脆,幾半透明,一般殼長40-85mm,高約為長的1/3,寬為長的1/5-1/4。殼頂略靠背緣前端,約殼長的1/3處。背腹緣近平行,前後端稍圓,兩殼關閉時前端開口。於殼頂稍後有棕黑色的紡錘狀韌帶,短而突出。自殼頂起斜向腹緣的中央部有條凹溝,故名縊蟶。殼表被有一層黃綠色殼皮,頂部殼皮常脫落而呈白色。生長線明顯。殼內面白色,殼頂下面有與殼表斜溝相應的隆起。鉸合部小,左殼具3枚主齒,中央1枚較強大,分叉;右殼具2枚主齒,前面1枚與殼面垂直,後面1枚向後傾斜。外套痕顯著,外套竇寬、深,前端呈圓形。閉殼肌痕三角形,前痕較小,後痕較大。足部發達,兩側扁,呈斧狀,尖端平,形成一橢圓形的蹠面。水管2條,長而分開,末端均有觸手。2、長竹蟶:貝殼窄而長,質脆薄,一般殼長50-120mm,長為高的6-7倍。殼頂位於殼的最前端,不突出,兩殼包合呈竹筒狀,前後端開口。殼前緣呈截形,略傾斜;後端稍圓,背腹緣直,或腹緣中部微凹,相互平行。外韌帶黃褐色,狹長,約為殼長的1/5。殼面有黃褐色殼皮,光滑。生長線細勻,自前緣始似與腹緣平行;近背緣處呈下垂弧形,後端有時成褶襞。殼內面白色或淡黃色。鉸合部小,每殼各有主齒1枚。外套痕明顯,前端背緣凹入。外套竇短,半圓形。前閉殼肌痕極細長,與韌帶幾相等;後閉殼肌痕呈弓形。足發達,細長,呈柱狀。3、大竹蟶:與長竹蟶大同小異。貝殼呈竹筒狀,質薄脆,一般殼長2-140mm,長為高的4-5倍。殼表面凸,被黃褐色殼皮。腹緣及後端殼皮向殼內包卷。生長線明顯,有時有淡紅色的彩色帶。殼內面白色或稍帶淡紅紫色。各肌痕明顯,前閉殼肌痕長形,後閉殼肌痕略呈三角形;足發達,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兩水管愈合,由若幹環節組成,末端有觸手。4、細長竹蟶:貝殼較細長,質極薄脆,一般殼長65-124mm,長為高的6-12倍。殼表被褐綠色殼皮,並具深色條紋數條。生長線與殼背緣幾乎垂直。殼表對角線不達貝殼的最末端邊緣。餘與長竹蟶近似。

分佈區域

1、蟶: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佈,浙江、福建等地已人工養殖。2、長竹蟶: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佈。3、大竹蟶:我國沿海均有分佈。4、細長竹蟶:我國分佈於北部沿海(連雲港以北)。

洋子泡  小尹  三好街  中可  角膜緣  金犢路  湖洋壩  細繩  高中和  天仙  焦村  天氣預報  佈條  生僻字  大平  打將鞭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