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毛氈草

毛氈草

毛氈草別名:臭草,鵝掌風,走馬風,

毛氈草簡介:毛氈草,中藥名。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毛氈草Blumeahieracifolia(D.Don)DC.的全草。植物毛氈草,分佈於華南及福建、臺灣、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泄瀉,毒蟲螫傷。

毛氈草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

主治

泄瀉,毒蟲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汁塗。

毛氈草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腸炎腹瀉,毛氈草9-15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毒蛇咬傷,腫癢疼痛,毛氈草水煎外洗,或用鮮品搗爛取汁外塗。(《廣西本草選編》)

毛氈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切段晾幹。

毛氈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艾納香屬植物毛氈草。

形態特征

草本,高50-150cm。莖上部有分枝,具條棱,被開展的密絹毛狀長柔毛,並雜有頭狀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軸被毛更密,節間長1-2cm。葉主要莖生,下部和中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7-10cm。寬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部漸狹下延,近無柄,邊緣有硬尖齒,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絹毛狀絨毛或綿毛;上部葉較小,無柄,長2-4cm,寬0.4-1.5cm,兩面被白色密綿毛或絲光毛,邊緣有尖齒。頭狀花序多數。2-7個簇生,排成穗狀圓錐花序;總苞圓柱形或鐘形;總苞片4-5層,上部淡紫色,外層線狀披針形,背面被白色絨毛,中層線狀長圓形,背面被疏毛,內層極狹,絲狀;花托無毛;花黃色;雌花多數,花冠簷部3齒裂;兩性花較少數,花冠簷部5稀6淺裂,有疏毛和腺體。瘦果圓柱形,具棱10條,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狀,易脫落。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南及福建、臺灣、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田邊、路旁、草地或低山灌叢中。

社會賢達  冬葵果  青荷  尋烏  薄荷腦  香椽  亞特  喜劇  吳中盛文史  幫別人  元鶴村外  萬仁  三建  一翦梅  安博  馬栗樹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