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鰒魚

鰒魚

鰒魚別名:

鰒魚簡介:鰒魚,中藥名。為鮑科動物雜色鮑HaliotispersicolorReeve、皺紋盤鮑H.discushannaiIno、耳鮑H.asininaLinnaeus、羊鮑H.ovinaGmelin的肉。具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調經潤腸之功效。用於勞熱骨蒸,咳嗽,青盲內障,月經不調,帶下,腎虛小便頻數,大便燥結。

鰒魚功效作用

功能

滋陰清熱,益精明目,調經潤腸。

主治

用於勞熱骨蒸,咳嗽,青盲內障,月經不調,帶下,腎虛小便頻數,大便燥結。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煎湯,適量。

註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不可多服。

相關論述

《別錄》:“鮑魚味辛臭。勿令中咸。”

鰒魚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肺結核,淋巴結結核,潮熱盜汗:鮑魚肉適量,煮菜,每日食之。(《山東藥用動物》)

2、治高血壓:鮑魚肉煮湯吃。(《南海海洋藥用生物》)

3、治產後乳汁不下:鮑魚肉(切細)半斤,麻子仁(別研)一兩末,香豉(別研)半合,蔥白(切碎)三莖。上先取鮑魚肉,以水三升,入麻仁、豉、蔥白等,煮作羹。任意食之。(《普濟方》鮑魚羹方)

鰒魚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捕得後,剖取其肉,鮮用或加工制成鮑魚幹。

鰒魚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鮑科動物雜色鮑、皺紋盤鮑、耳鮑、羊鮑。

形態特征

1、雜色鮑又名:九孔螺、九孔鮑、鮑魚,貝殼呈卵圓形,殼質堅實,殼長80-93mm,寬58-68mm,殼頂鈍,位於殼後端,螺旋部矮小,略高於體螺層的殼面,螺層約3層,縫合線淺,自第2螺層中上部開始至體螺層邊緣末端。殼表有30多個排成一列整齊而逐漸增大的突起和小孔,前端突起小而不顯著,不開孔的突起頂部呈下陷凹窩;有6-9個突起特大,開孔與內部相通,形成呼水孔,有呼吸及排泄作用,亦可從孔道伸出觸手。體螺層被突起和小孔隔成的螺肋區,成一寬大的傾斜面,占殼的絕大部分;其表面還生有不甚規則的螺肋和細密的生長線,隨著貝殼的生長時期,發達的生長線逐漸形在明顯的褶襞。殼表面為綠褐色,或摻有黃、紅色形成的雜色斑。但常因附生其他生物,如苔蘚蟲、石灰蟲等,以致往往呈灰褐色。成體殼頂磨損部,顯露珍珠光澤,殼內面銀白色,珍珠樣彩色光澤強。殼口卵圓形,與體螺層大小幾相等。體柔軟,頭部背面兩側各有一細長的觸角和有柄的眼各1對,在腹面有一向前伸展的吻,口縱裂於其前端,內有顎片和舌齒,足極發達,口與殼口相等,分為上足和下足兩部,下足呈盤狀,整個足部背面中央的肌肉隆起呈圓柱狀,構成大型的右側殼肌,背面與貝殼相連。於右側殼肌下緣,可見一般消化腺為深褐綠色;生殖季節的生殖腺,雌性呈灰綠色,雄性呈乳黃色。無厴。2、皺紋盤鮑又名:蝦夷盤鮑、盤大鮑,貝殼呈橢圓形,殼長120-125mm,寬82-85mm,扁平的殼頂位於殼的偏後方,稍高於殼面,螺層約3層,各層間縫合線淺,自第2螺層中部始,具1列由小漸大,沿右至左的螺旋排列的突起,20-30個,至體螺層的邊緣,近殼口3-5個突起,開孔與外面相通,形成呼水孔,沿著呼水孔列左下側面有一條明顯的螺溝。殼面深綠褐色,有許多粗糙而不規則的皺紋,較大的貝殼上常有苔蘚蟲和龍介等形成突起的附著物,殼內面銀白色,帶珍珠樣光澤。3、耳鮑,貝殼較小而扁,呈耳狀,殼長65-70mm,殼寬小於殼長的1/2,殼高約相當於殼寬的1/3。殼薄,略扭曲,從第2螺層主體螺層邊比有呼水孔列,有30個左右的突起,末端最大的4-7個開孔,以6個開孔較多見,從第2螺層至貝殼邊緣有4-5條明顯的螺肋。殼面生長線明顯,殼表頗為光滑美麗,常呈翠綠色或黃褐色,並佈有紫褐色和土黃色三角形斑紋,有的還雜有多種色彩組成的不規則雲狀斑,殼內面銀白色,有淡綠色閃光及珍珠光澤。4、羊鮑又名:臺灣石決明。貝殼短寬,較薄,呈扁平卵圓形,殼長80-88mm,最大也可達100mm以上,殼寬約為長的5/7,高級為長的1/4-1/5,殼頂位於近中部,螺旋部與體螺部約各占一半,螺層約4層,從第2螺層至體螺層邊緣,有20餘個突起,近殼口的4-5個開口,呈管狀的呼水孔,其餘全盲閉。殼面螺肋寬大使殼面粗糙不平,有時具苔蘚蟲等形成的疣狀突,殼表灰綠色或褐色,散有橙黃色和白色花斑。殼內面銀白色,帶有青綠的珍珠光澤。

薑窪  柴傢河村  北鬥七星  霞露口  磨笄山  寫保護  西屯  弘瑞  帕丁頓熊  片仔癀  肚兜  子群  魯古  刻芽  福壽山  純美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