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磨盤草
来源:74U閱讀網
藤烏頭別名:血烏,見血封侯,蔓烏頭,
藤烏頭簡介:藤烏頭,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瓜葉烏頭AconitumhemsleyanumPritz.或拳距瓜葉烏頭AconitumhemsleyanumPritz.var.circinatumW.T.Wang的塊根。瓜葉烏頭分佈於陜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拳距瓜葉烏頭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關節疼痛,腰腿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癬瘡。
藤烏頭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主治
用於風濕關節疼痛,腰腿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癬瘡。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9-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調敷。註意事項
未經炮制,不宜內服。熱證及孕婦禁服。皮膚破損或傷口者亦禁外用。本品中毒時出現全身僵硬、喉頭麻木、憋氣等癥狀。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活血鎮痛,搜風祛濕。治風濕疼痛,跌打損傷。”藤烏頭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用於治療無名腫毒,跌打損傷腫痛和皮膚真菌性感染等。相關配伍
治癬瘡:藤烏頭,研末水調敷。(《中國藥用植物綱要》)藤烏頭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塊根,洗凈泥沙,剪去須根,切片,曬幹。炮制方法
清水浸漂至略有麻味,用甘草、黑豆煎湯拌蒸或同煮透後,取出,切片,曬幹。藤烏頭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圓錐形,長2-5cm,直徑1-2cm。表面深棕褐色或灰棕色,皺縮不平,有須根殘存。質堅硬,難折斷,斷面平坦,深棕色,可見五角形的環紋。藤烏頭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毛茛科植物瓜葉烏頭或拳距瓜葉烏頭。形態特征
1、瓜葉烏頭:塊根圓錐形,長1.6-3厘米,粗達1.6厘米。莖纏繞,無毛,常帶紫色,稀疏地生葉,分枝。莖中部葉的葉片五角形或卵狀五角形,長6.5-12厘米,寬8-13厘米,基部心形,三深裂至距基部0.9-3.2厘米處,中央深裂片梯狀菱形或卵狀菱形,短漸尖,不明顯三淺裂,淺裂片具少數小裂片或卵形粗牙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淺裂;葉柄比葉片稍短,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總狀花序生莖或分枝頂端,有2-6(-12)朵花;軸和花梗無毛或被貼伏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或不分裂而為寬橢圓形,上部苞片小,線形;花梗常下垂,弧狀彎曲,長2.2-6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下部或上部,線形,長3-5毫米,寬約0.5毫米,無毛;萼片深藍色,外面無毛或變無毛,上萼片高盔形或圓筒狀盔形,幾無爪,高2-2.4厘米,下緣長1.7-1.8厘米,直或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近圓形,長1.5-1.6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10毫米,寬約4毫米,唇長5毫米,距長約2毫米,向後彎;雄蕊無毛,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心皮5,無毛或偶而子房有柔毛。蓇葖直,長1.2-1.5厘米,喙長約2.5毫米;種子三棱形,長約3毫米,沿棱有狹翅並有橫膜翅。8-10月開花。2、拳距瓜葉烏頭:塊根圓錐形,長1.6-3厘米,粗達1.6厘米。莖纏繞,無毛,常帶紫色,稀疏地生葉,分枝。莖中部葉的葉片五角形或卵狀五角形,長6.5-12厘米,寬8-13厘米,基部心形,三深裂至距基部0.9-3.2厘米處,中央深裂片梯狀菱形或卵狀菱形,短漸尖,不明顯三淺裂,淺裂片具少數小裂片或卵形粗牙齒,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淺裂;葉柄比葉片稍短,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總狀花序生莖或分枝頂端,有2-6(-12)朵花;軸和花梗無毛或被貼伏的短柔毛;下部苞片葉狀,或不分裂而為寬橢圓形,上部苞片小,線形;花梗常下垂,弧狀彎曲,長2.2-6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下部或上部,線形,長3-5毫米,寬約0.5毫米,無毛;萼片深藍色,外面無毛或變無毛,上萼片高盔形或圓筒狀盔形,幾無爪,高2-2.4厘米,下緣長1.7-1.8厘米,直或稍凹,喙不明顯,側萼片近圓形,長1.5-1.6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10毫米,寬約4毫米,唇長5毫米,距長約2毫米,向後彎;雄蕊無毛,花絲有2小齒或全緣;心皮5,無毛或偶而子房有柔毛。蓇葖直,長1.2-1.5厘米,喙長約2.5毫米;種子三棱形,長約3毫米,沿棱有狹翅並有橫膜翅。8-10月開花。分佈區域
1、瓜葉烏頭:分佈於陜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2、拳距瓜葉烏頭: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生長環境
瓜葉烏頭:生於海拔1700-22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