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木天蓼

木天蓼

木天蓼別名:天蓼,藤天蓼,天蓼木,金蓮枝,

木天蓼簡介:木天蓼,中藥名。為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Actinidiapolygama(Sieb.etZucc.)Mip.)的枝葉。分佈東北、西北及陜西、山東、湖南、湖北、四川、浙江、雲南等地。味辛,性溫。歸肝、腎經。具有祛除風濕,溫經止痛,癥瘕的功效。治療中風半身不遂,風寒濕痹,腰疼,疝痛,癥瘕積聚,氣痢,白癩風等病癥。

木天蓼功效作用

功能

祛除風濕,溫經止痛,癥瘕。

主治

治療中風半身不遂,風寒濕痹,腰疼,疝痛,癥瘕積聚,氣痢,白癩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克。

註意事項

本品辛溫耗氣,不宜久服。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2.促進唾液分泌

3.對循環、呼吸的影響

4.對平滑肌的作用

5.對性腺的影響

6.其他作用

相關論述

1.《唐本草》:“味辛,溫,有小毒。”“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木天蓼,生山谷中。作藤蔓,葉似柘,花白,子如棗許,無定形,中瓢似茄子。味辛,噉之以當薑、蓼。其苗藤切,以酒浸服,或以釀酒去風冷癥癖。所在皆有,今出安州、申州。”

2.《本草拾遺》:“木天蓼,今時所用,出鳳州。樹高如冬青,不凋,出深山。人雲多服損壽,以其逐風損氣故也。不當以藤天蓼為註,即雲木蓼,豈更藤生?自有藤蓼爾。”

3.《開寶本草》:“木天蓼,出山南,大樹。《本經》有木天蓼,即是此也。蘇敬註雲南,藤生,子辛,與木又異,應是復有藤天蓼。江、淮、南山間有木天蓼,作藤著枝,葉如梨,光而薄,子如棗,辛甘,大主風血羸痹,腰腳疼冷,取皮釀酒,即是蘇引為天蓼註者。”

木天蓼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大風疾:天蓼(刮去粗皮,碎銼)四兩。以水一鬥,煎取一升,去滓,將汁煮糯米為粥,空心食之。如病在膈上即吐出,在中膈即汗出,在膈下即轉出,宜避外風。(天蓼粥《經驗方》)

2.治白癩風: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上藥,銼如大豆粒,用水三鬥,入銀鍋或石鍋中,煎至一鬥二升,濾去滓,卻於慢火上,煎如稀餳,每天食前,用荊芥、薄荷酒調下半匙。(天麻煎《經驗方》)

3.治氣痢久不止:預采木蓼曝幹,用時搗羅為末,食前,粥飲調下一錢。(《聖惠方》)

4.補五勞,祛風益氣:天蓼木十斤(銼),秫米一碩,細曲十斤(搗碎),黑豆二

木天蓼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曬幹或鮮用。

炮制方法

1.凈劑:除去雜質。即得凈木天蓼。

2.切制:取上述凈劑,淋水潤透,切段,曬幹,篩出灰屑。

木天蓼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藥材性狀:小枝細長,直徑2.5mm,表面無毛,白色小皮孔不明顯;斷面髓大,白色,實心。葉薄紙質,完整葉片卵形或橢圓卵形,長7-14cm,寬4.5-8cm;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散生少數小刺毛,下面沿脈有卷曲的柔毛,有時中脈有少數小刺毛,兩面均枯綠色;葉柄近無毛,長1.5-3.5cm。氣微,味淡、澀。

木天蓼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

形態特征

木天蓼藤本,高達7m。嫩枝略有微毛;髓白色,實心。單葉互生;葉柄長1.5-2.5cm;葉片薄紙質,寬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14cm,寬4-8.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闊楔形或近心形,邊緣具尖鋸齒,上面無毛或有細刺毛,下面沿葉脈有柔毛;花1-3朵腋生;花單性,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梗長0.5-1.5cm,中部有節;萼片通常5,連同花梗略有短柔毛或光滑;花瓣5-6,白色;雄蕊多數,花柱多數。漿果長圓形至卵圓形,長2-3cm,徑約1cm,黃色,有喙,無斑點,可食,花期5月,果熟期9-10月。

分佈區域

分佈東北、西北及陜西、山東、湖南、湖北、四川、浙江、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達3200m的山地林中。

月出於東山  豐陽  香妃  真諦  莒縣  點隙  新黃路舜馨  氧合血紅蛋  漁洋浜  陽角  南洪  路民發  心腹大患  安湖  官河  尹傢圈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