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黃芩

黃芩

黃芩別名:腐腸,黃文,妒婦,虹勝,經芩,印頭,內虛,空腸,子芩,宿芩,條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

黃芩簡介:黃芩,中藥名。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Ceorgi的幹燥根。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胎動不安。

黃芩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

1、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本品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燥濕,善清肺胃膽及大腸之濕熱,尤長於清中上焦濕熱。

2、肺熱咳嗽,高熱煩渴:本品主入肺經,善清瀉肺火及上焦實熱,用治肺熱壅遏所致咳嗽痰稠,肺熱咳嗽氣喘,肺熱咳嗽痰多。

3、血熱吐衄:本品能清熱瀉火以涼血止血,可用治火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及其他出血證,崩漏。

4、癰腫瘡毒:本品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可用治火毒熾盛之癰腫瘡毒,熱毒壅滯痔瘡熱痛。

5、胎動不安:本品具清熱安胎之功,用治血熱胎動不安,氣虛血熱胎動不安,腎虛有熱胎動不安。

6、西醫診為急性胃炎、賁門痙攣、幽門痙攣、上消化道岀血屬於上焦熱盛者,肝炎、胰腺炎、膽囊炎、黃疸屬於肝膽濕熱者,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腸炎屬於大腸濕熱者,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屬於肺熱壅盛者,化膿性感染屬於熱毒壅盛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3-10g。清熱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熱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禁忌

中西藥配伍禁忌:

1、維生素C可將黃芩所含苷類分解成為苷元和糖,從而影響療效,故不宜同用。

2、不宜與洋地黃類強心苷同用,容易發生強心苷中毒。

3、普萘洛爾可以明顯抑制黃芩的降壓作用,不宜同用。

4、黃芩註射液與青黴素配伍極不穩定,不宜同用。

化學成分

本品含黃芩苷元、黃芩苷、漢黃芩素、漢黃芩苷、黃芩新素、苯乙酮、棕桐酸、油酸、脯氨酸、苯甲酸、黃芥酶、β-谷甾醇等。

藥理作用

黃芩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霍亂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黃芩苷、黃芩苷元對豚鼠離體氣管過敏性收縮及整體動物過敏性氣喘,均有緩解作用,並與麻黃堿有協同作用,能降低小鼠耳毛細血管通透性;本品還有解熱、降壓、鎮靜、保肝、利膽、抑制腸管蠕動、降血脂、抗氧化、調節cAMP水平、抗腫瘤等作用;黃芩水提物對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神農本草經》:“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

2、《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朧火,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3、《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咳,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瘺、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黃芩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濕溫、暑濕證,濕熱阻遏氣機而致胸悶惡心嘔吐、身熱不揚、舌苔黃膩者,常配滑石、白豆蔻、通草等,如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治濕熱中阻,痞滿嘔吐,配黃連、幹薑、半夏等,如半夏瀉心湯(《傷寒論》);治大腸濕熱之泄瀉、痢疾,配黃連、葛根等,如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梔子。

2、治肺熱壅遏所致咳嗽痰稠,可單用,如清金丸(《丹溪心法》);治肺熱咳嗽氣喘,配苦杏仁、桑白皮、蘇子,如清肺湯(《萬病回春》);治肺熱咳嗽痰多,配法半夏,如黃芩半夏丸(《袖珍方大全》)。

3、治火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證,常配大黃用,如大黃湯(《聖濟總錄》);治其他出血證,如配地榆、槐花,用治血熱便血;治崩漏,配當歸,如子芩丸(《古今醫鑒》)。

4、治火毒熾盛之癰腫瘡毒,常與黃連、黃柏、梔子配伍,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治熱毒壅滯痔瘡熱痛,則配黃連、大黃、槐花等。

5、治血熱胎動不安,可配生地黃、黃柏等藥用,如保陰煎(《景嶽全書》);治氣虛血熱胎動不安,配白術用,如芩術湯(《醫學人門》);治腎虛有熱胎動不安,配熟地黃、續斷、人參等藥用,如泰山磐石散(《景嶽全書》)。

相關配伍

1、黃芩配黃連:二者均為苦寒清熱瀉火之品,黃芩長於清肺火,黃連善於瀉心胃之火、去中焦濕熱。二藥配用,以瀉上、中二焦邪熱為見長,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顯著。適用於中焦、上焦火熱熾盛所致的高熱頭痛、目赤腫痛、齒齦腫脹、口舌生瘡等,及濕熱泄瀉或痢疾。

2、黃芩配白芍:黃芩具有清熱燥濕之功,尤長於清肺火,去大腸濕熱;白芍能斂陰液、緩急止痛。二藥配用,具有清熱止痢、堅陰止痛之功。適用於濕熱痢疾。另外,黃芩能瀉血分之熱而清胎火,瀉熱而不傷胎;白芍益肝陰而和血。二者合用,共奏瀉熱而不傷胎、養正而不滯氣之功。適用於婦女孕後肝氣橫逆、脾胃失調、惡阻泄痢等。

3、黃芩配天門冬:黃芩善清瀉肺熱;天門冬能潤燥清肺、滋腎降火。二藥配用,清潤結合,補瀉兼施,清瀉肺熱作用增強,且天門冬可制黃芩苦燥傷陰之性。適用於肺熱陰傷或肺虛燥熱所致的幹咳少痰、咽幹音啞,肺腎陰虛,虛火上沖所致的煩渴引飲、多尿之上消證,肺癰後期,正氣已傷而餘邪未清者。

4、黃芩配厚樸: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厚樸能燥濕散滿以運脾,行氣導滯而除脹。二藥配用,一溫一寒,辛開苦降,既清熱化濕,又理氣除脹,使濕除火降,氣機行調。適用於脾胃濕熱之脘腹痞悶脹滿,苔垢黃膩。

5、黃芩配木香:黃芩既善清肺火,又長於去大腸之濕熱;木香能醒脾胃、消積導滯、行氣止痛。二藥配用,能瀉濕熱,理胃腸。適用於濕熱痢疾、裡急後重之證。

6、黃芩配桑白皮:黃芩以清瀉肺熱見長;桑白皮具有清肺消痰、降氣平喘之功。二藥配用,清肺瀉熱之力明顯增強,共奏瀉肺、平喘、止咳之功。適用於肺熱壅盛之喘咳。

7、黃芩配砂仁:黃芩能清胞中之熱而不傷胎氣;砂仁能順氣安胎。二藥配用,既可安胎,又有清熱順氣之功。適用於胎熱上沖、氣機不調之胎動不安、妊娠惡阻。

鑒別用藥

生黃芩、蒸黃芩、煮黃芩、冷浸黃芩、酒黃芩(炒黃芩)、黃芩炭:黃芩為常用中藥,入藥除生品外,還有蒸黃芩、煮黃芩、冷浸黃芩、酒黃芩、黃芩炭等多種炮制品,其中以酒黃芩最為常用。生黃芩清熱瀉火解毒力強,多用於熱入氣分,濕熱黃疸,乳癰發背。蒸黃芩或煮黃芩的目的在於使酶滅活,保存有效成分,又可軟化藥材,便於切片。酒黃芩可入血分,藥借酒勢而上升,用於上焦肺熱及四肢肌表之濕熱,同時能緩和黃芩的苦寒之性,以免損傷脾陽而致腹痛。黃芩炭以清熱止血為主,用於血熱妄行之崩漏下血、吐血衄血。

相關藥品

甘露消毒丸、清肺抑火丸、清咽利膈丸、復方黃芩片、芩連片。

相關方劑

黃芩滑石湯(《溫病條辨》)、半夏瀉心湯(《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清氣化痰丸(《醫方考》)、涼膈散(《和劑局方》)。

藥膳食療

1、薏仁黃芩酒:

(1)功效: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治腳氣,四肢拘急,風毒疼痛,項背強直,言語蹇澀。

(2)原材料:薏苡仁50克,羚羊角屑10克,防風30克,升麻20克,秦艽20克,黃芩20克,地骨皮15克,枳殼15克,羌活20克,牛膝50克,五加皮30克,獨活20克,牛蒡子20克,肉桂20克,生地50克,白酒2.5升。

(3)做法:以上15味藥均沖洗幹凈,共搗相末,用白紗佈袋包裹住,將袋紮緊。置於凈器中,入白酒浸泡,封口。置陰涼幹燥處7日後開取,過濾去渣備用。

(4)用法:每於食前,隨量溫飲。

2、黃芩豬肺湯:

(1)功效:清熱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2)原材科:酒黃芩15克,蘇子6克,生薑10克,豬肺500克,食鹽、大蒜、蔥段、醬油、味精各適量。

(3)做法:將豬肺洗凈,放入沸水中汆去血水。切成塊備用。酒黃芩蘇子,生薑用佈包好,一同放入砂鍋中燉煮,至熟爛後,加入調味料即成。

(4)用法:佐餐食用。

3、黃芩清肺飲:

(1)功效:清肺熱、行鬱滯。可治療由內熱引起的痤瘡。

(2)原材科:黃芩9克,當歸6克,紅花6克,川芎9克,赤芍9克,生地9克,葛根9克,花粉9克,薄荷1克。

(3)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煮鍋中,加入適量清水,至沒過所有藥材,開大火煮沸然後轉小火續煮30分鐘左右即可。

(4)用法:每次1小碗,分早。晚2次服用連服1個星期。

黃芩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莖葉、須根及泥沙,曬半幹後撞去粗皮,幹燥。

炮制方法

1、黃芩: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置沸水中煮10min,取出,悶透,切薄片,幹燥;或蒸30min,取出,切薄片,幹燥(忌曝曬)。

2、炒黃芩:取黃芩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取出放涼。

3、黃芩炭:取黃芩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褐色時,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取出涼透。黃芩炭多用於止血。

4、酒黃芩:取黃芩片用黃酒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時,取出放涼。酒黃芩清上焦熱。

5、薑黃芩:取黃芩片用薑汁拌勻,悶潤至透,置鍋內,用文火炒幹,取出放涼。薑黃芩可去痰火,治瀉痢。

6、蜜黃芩:將蜜熔化過濾,再加熱至起泡,加入黃芩片炒至微黃色。或再噴水,攪至水幹時,再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晾幹。

黃芩保存方法

置通風幹燥處,防潮;酒黃芩,密閉。

黃芩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黃色。韌皮纖維單個散在或數個成束,梭形,長60-250μm,直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方形,壁較厚或甚厚。木栓細胞棕黃色,多角形。網紋導管多見,直徑24-72μm。木纖維多碎斷,直徑約12μm,有稀疏斜紋孔。淀粉粒甚多,單粒類球形,直徑2-10μm,臍點明顯,復粒由2-3分粒組成。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甲醇(3:1)的混合溶液30ml,加熱回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黃芩苷對照品、黃芩素對照品、漢黃芩素對照品,加甲醇分別制成每1ml含1mg、0.5mg、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對照藥材溶液各2μl及上述三種對照品溶液各1μl,分別點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0:3:1:2)為展開劑,預飽和30分鐘,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在與對照品色譜應的位置上,顯三個相同的暗色斑點。

藥材性狀

根呈圓錐形,多扭曲,長8-25cm,直徑1-3cm。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有稀疏的疣狀細根痕,上部較粗糙,有扭曲的縱皺或不規則的網紋,下部有順紋和細皺。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黃色,中間紅棕色;老根中心枯朽狀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稱“枯芩”。氣微、味苦。

飲片性狀

1、黃芩:為不規則的薄片,表面黃色,中間有紅棕色的圓心,有的中央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狀;周邊棕黃色或深黃色,質硬而脆。氣微,味苦。

2、炒黃芩:形如黃芩,色澤加深。

3、黃芩炭:形如黃芩,黑褐色,有焦炭氣。

4、酒黃芩:形如黃芩,棕黃色,略有酒氣。

5、薑黃芩:形如黃芩,味酸辛辣。

6、蜜黃芩:形如黃芩,味微甜。

黃芩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黃芩。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厚,肉質,徑達2cm,伸長而分枝。莖基部伏地,上升,高30-120cm,基部徑2.5-3mm,鈍四棱形,具細條紋,近無毛或被上曲至開展的微柔毛,綠色或帶紫色,自基部多分枝。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5-4.5cm,寬0.5-1.2cm,頂端鈍,基部圓形,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或疏被貼生至開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較淡,無毛或沿中脈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點,側脈4對,與中脈上面下陷下面凸出;葉柄短,長2mm,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總狀,長7-15cm,常再於莖頂聚成圓錐花序;花梗長3mm,與序軸均被微柔毛;苞片下部者似葉,上部者遠較小,卵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11mm,近於無毛。花萼開花時長4mm,盾片高1.5mm,外面密被微柔毛,萼緣被疏柔毛,內面無毛,果時花萼長5mm,有高4mm的盾片。花冠紫、紫紅至藍色,長2.3-3cm,外面密被具腺短柔毛,內面在囊狀膨大處被短柔毛;冠筒近基部明顯膝曲,中部徑1.5mm,至喉部寬達6mm;冠簷2唇形,上唇盔狀,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寬7.5mm,兩側裂片向上唇靠合。雄蕊4,稍露出,前對較長,具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後對較短,具全藥,藥室裂口具白色髯毛,背部具泡狀毛;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前對在內側後對在兩側被小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環狀,高0.75mm,前方稍增大,後方延伸成極短子房柄。子房褐色,無毛。小堅果卵球形,高1.5mm,徑1mm,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臍。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東北及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陜西、甘肅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河北、山西、內蒙古、河南、陜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1300(1700-2000)m。

繁殖方式

用種子、扦插和分根繁殖。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

(1)直播法:種子繁殖以直播為主,直播黃芩根系直,根叉少,商品外觀品質好,同時省工。直播多於春季進行,一般在地下5cm地溫穩定在12℃-15℃時播種,北方地區多在4月上中旬前後。

(2)育苗移栽法:育苗移栽法可節省種子,延長生長時間,利於確保全苗,但較為費工,同時移栽黃芩主根較短,根叉較多,商品外觀品質差,一般在種子昂貴或者旱地缺水直播難以出苗保苗時采用。

2、扦插繁殖:扦插雖可繁殖,但生產中很少采用。扦插成敗的關鍵在於扦插季節和取條部分。扦插時間以春季5-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插條應選莖尖半木質化的幼嫩部分,扦插成活率可達90%以上。

3、分根繁殖:即挖取洞未萌發的3年生黃芩根莖,切取主根留供藥用,然後根據根莖生長的自然形狀分切成若幹塊,每塊有芽眼2-3個即可栽種。分根繁殖雖然生長快,但繁殖系數太低,生產中很少采用。

病蟲防治

1、葉枯病:可清潔田園,發端正初期噴灑1:1:200波爾多液,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

2、根腐病:註意排水,實行輪作;及早撥出病株燒毀,病株處土壤用石灰消毒。

3、黃芩舞蛾:可用90%敵百蟲防治。

南男北女  窩貝廠  明正  楊美村  短尾大眼鯛  油燜雙冬  西水關  鄭伊健  禮品  亦難  甘草根  塔爾寺  獨善其身  專向  翟小塝  水口鎮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