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蕪荑

蕪荑

蕪荑別名:無荑,無姑,蕪荑仁,山榆子,山榆仁,白蕪荑,大果榆樹,

蕪荑簡介:蕪荑,中藥名。為榆科榆屬植物大果榆Ulmus macrocarpa Hance果實的加工品。具有殺蟲消積,散寒止瀉,祛風燥濕的功效。主治蟲積腹痛,蛔蟲、蟯蟲病,疥癬惡瘡,風寒濕痹,腸風痔漏等。

蕪荑功效作用

功能

殺蟲消積,散寒止瀉,祛風燥濕。

主治

1、主要用於蟲積腹痛,蛔蟲、蟯蟲病,疥癬惡瘡,風寒濕痹,腸風痔漏等。

2、西醫診為腸道寄生蟲病、膽道蟲積證屬蟲積證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註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慎服。不宜多服。

化學成分

含鞣酸、糖分、揮發油等成分。

藥理作用

1、對寄生蟲的影響:蕪黃的醇浸提取物在體外對豬蛔蟲、蚯蚓、螞蟥皆有顯著殺滅作用。

2、對多種真菌的影響:蕪黃浸液(1:2)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奧杜盎氏小芽孢癬菌等12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毒理作用

乙醚提取的揮發油,給兔口服1g/kg未見毒性。

相關論述

《海藥本草》:治冷痢心氣,殺蟲止痛,又治婦人子宮風虛,孩子疳瀉。

蕪荑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蟲積腹痛,蟲得辛則伏,得苦則下,可與檳榔、木香研末,石榴根煎湯送服,如蕪荑散(《仁齋直指方》)。

2、治小兒疳積,可與使君子、蘆薈、夜明砂、白術、人參、茯苓、甘草同用,治療小兒疳積腹痛有蟲、消瘦泄瀉者,如佈袋丸(《補要袖珍小兒方論》)。

鑒別用藥

1、蕪荑與蕪荑醬:蕪荑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能殺蟲消積,用於各種蟲積腹痛及小兒疳積等。蕪荑醬為榆科植物大果榆的果實與面曲等加工制成的醬,味辛、性溫。

有殺蟲,除瘡癬之功。《唐本草》雲“殺三蟲”。《本草拾遺》曰“主五雞病,除瘡癬。

2、芫荑與蕪青:蕪荑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能殺蟲消積,散寒止瀉,祛風燥濕。主要用治蟲積腹痛,蛔蟲、蟯蟲病,疥癬惡瘡,風寒濕痹,腸風痔漏等。蕪青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塊根及葉。其味苦辛甘,性平,功能開胃下氣,利濕解毒。《醫林纂要》“利水解熱,下氣寬中,功用略同蘿卜”。用治食積不化,黃疸消渴,熱毒風腫,疔瘡,乳癰等。

3、蕪荑與雷丸:二藥皆能殺蟲,然蕪荑殺蟈蟲為主,雷丸則偏殺絳蟲。

相關藥品

驅蟲片、化蟲丸。

相關方劑

蕪荑散(《醫燈續焰》)、直指蕪荑散(《景嶽全書》)、疳積散(《證治準繩》)、四味肥兒丸(《證治準繩》)、狼牙散(《聖惠方》)。

蕪荑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5-6月當果實成熟時采下,曬幹,搓去膜翅,取出種子。將種子55kg浸入水中,待發酵後,加入傢榆樹皮面5kg,紅土15kg,菊花末2.5kg,加適量溫開水混全均勻,如糊狀,放板上攤平約1.3cm厚,節成徑約6.7cm的方塊,曬幹,即為成品。亦可在5-6月采實取仁,用種子60%,異葉敗醬20%,傢榆樹皮10%,混合制成扁平方形,曬幹。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雜質。

蕪荑保存方法

貯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蕪荑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加工品呈扁平方塊狀,表面黃褐色,有多數小孔和空隙,雜有纖維和種子。體質松脆而粗糙,斷面黃黑色,易成鱗片狀剝離。氣特異,味微酸澀。

飲片性狀

參見藥材性狀。

蕪荑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榆科榆屬植物大果榆。

形態特征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15-30m。枝常具木栓質翅,當年生枝綠褐色或褐色,有粗毛;老枝褐色無毛。葉互生;葉柄長2-6mm,有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寬倒卵形或橢圓狀倒卵形,長5-10cm,寬3-7cm,中上部最寬,先端突尖,基部狹或淺心形,兩邊不對稱,兩面粗糙,有粗毛,邊緣具鈍單鋸齒或重鋸齒。花先葉開放,數朵簇生於去年枝的葉腋或散生於當年枝的基部;花大,長達15mm,兩性;花被4-5裂,綠色;雄蕊與花被片同數,花藥大,帶黃玫瑰色;雌蕊1,子房1室,綠色,柱頭2裂。翅果特大,長2.5-3.5cm,寬2.2-2.5cm,被毛,花被宿存,種子位於翅果的中部。花期4-5月,果熟期5-6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華北、東北及江蘇、安徽、河南、陜西、甘肅、青海等地。

道地產區

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1300m的向陽山坡、丘陵及固定沙丘上,在林區多生於林緣及河岸。

雅典娜  刺絲囊  丁祁  俠女  變速運動  置位  向前一步  古雅  中華人民共  給姥姥  怪談  堅強的心  新丹路崧復  科學城  細菌性前列  藝術學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