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小大黃

小大黃

小大黃別名:大黃,次大黃,白大黃,

小大黃簡介:小大黃,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矮大黃RheumpumilumMaxim.的根。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具有瀉實熱,破積滯,下瘀血,消癰腫之功效。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熱結便秘,黃疸,經閉,癥瘕,癰腫丹毒,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小大黃功效作用

功能

瀉實熱,破積滯,下瘀血,消癰腫。

主治

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熱結便秘,黃疸,經閉,癥瘕,癰腫丹毒,跌打損傷,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藥理作用

本品熱水提取物對膠原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瀉腸胃積滯實熱,下瘀血,消癰腫。應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實熱內蘊,大便閉結,急性闌尾炎,黃疸,經閉,癥瘕,癰腫,丹毒,口瘡,水火燙傷,風火牙痛,跌打損傷,瘀血作痛。”

小大黃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食積停滯,脘腹脹痛,實熱內蘊,大便秘結:大黃9g,萊菔子9g。水煎服。

2、治急性闌尾炎:大黃6g,丹皮9g,桃仁6g,冬瓜子12g。水煎服。

3、治黃疸:大黃9g,茵陳30g。水煎服。

4、治經閉,癥瘕:大黃9g,草紅花6g,桃仁6g,當歸尾4.5g。水煎服。

5、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大黃9g,菊葉三七根15g。水煎服。(1-6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小大黃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末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凈泥土,晾幹。

小大黃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根呈類圓錐形,上粗下細,表面黃褐色,長5-10cm,直徑1.5cm,具縱皺紋,斷面灰棕色,味苦、澀。

小大黃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蓼科植物矮大黃。

形態特征

矮小草本,高10-25厘米。莖細,直立,下部直徑2-3.5毫米,具細縱溝紋,被有稀疏灰白色短毛,靠近上部毛較密。基生葉2-3片,葉片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1.5-5厘米,寬1-3厘米,近革質,頂端圓,基部淺心形,全緣,基出脈3-5條,中脈發達粗壯,葉上面光滑無列毛或偶在主脈基部具稀疏短柔毛,下面具稀疏白色短毛,毛多生於葉脈及葉緣上;葉柄半圓柱狀,與葉片等長或稍長,被短毛;莖生葉1-2片,通常葉部均具花序分枝,稀最下部一片葉腋無花序分枝,葉片較窄小近披針形;托葉鞘短,長約5米,幹後膜質,常破裂,光滑無毛。窄圓錐狀花序,分枝稀而不具復枝,具稀短毛,花2-3朵簇生,花梗極細,長2-3毫米,關節在基部;花被不開展,花被片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1.5-2毫米,邊緣為紫紅色;雄蕊為9,稀較少,不外露;子房寬橢圓形,花柱短,柱頭近頭狀。果實三角形或角狀卵形,長5-6毫米,最下部寬約4毫米,頂端具小凹,基部平直或稍內,翅窄,寬約1-1.5毫米,縱脈在翅的中間部分。種子卵形,寬2-2.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0-4300m的山坡灌叢、河谷階地。

板閘  幹溝六隊  聖泰佳苑  鋁膠  顏料  清內  朋雲  快手小店  洪安政  稗子  跳遠  諾普信廠  小莊西  朱菜  半島鱗毛蕨  佳蓮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