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食 > 食材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枳椇子

枳椇子

枳椇子別名:木蜜,樹蜜,木餳,白石木子,蜜屈律,雞距子,癩漢指頭,背洪子,兼穹拐棗,天藤,還陽藤,木珊瑚,雞爪子,雞橘子,結留子,曹公爪,棘枸,白石棗,萬壽果,雞爪梨,甜半夜,龍爪,碧久子,金鉤鉤,酸棗,雞爪果,

枳椇子簡介:枳椇子,中藥名。為鼠李科枳椇屬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帶有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具有利水消腫,解酒毒的功效。主治水腫證,酒醉。

枳椇子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腫,解酒毒。

主治

1、水腫證:本品通利二便而消腫。

2、酒醉:本品善解酒毒,清胸膈之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0-15g。

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禁食。

化學成分

枳椇子含黑麥草堿、枳椇苷、葡萄糖及蘋果酸鉀等。

藥理作用

枳椇子有顯著的利尿作用,枳椇子皂苷有降壓作用,枳椇子勻漿液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和增強耐寒和耐熱功能。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止渴除煩,去膈上熱,潤五臟,利大小便,功用如蜜。”

2、《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癱右瘓,風濕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絡,久服輕身延年。化小兒疳蟲,健胃養脾。”

枳椇子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水濕停蓄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證,可與豬苓、澤瀉、椿皮等同用。

2、治飲酒過度,成癆吐血,以之與紅甘蔗,燉豬心肺服,如《重慶草藥》。

枳椇子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0-11月果實成熟時,連肉質花序軸一並摘下,取出種子,幹燥。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果柄,清水洗凈,幹燥,篩去灰屑,用時搗碎。

枳椇子保存方法

置幹燥容器內,置通風幹燥處。

枳椇子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1、北枳椇:種子扁平圓形,背面稍隆起,旗面較平坦,直徑-5mm,厚1-1.5mm。表面紅棕色、棕黑色或綠棕色,有光澤,於擴大鏡下觀察可見散在凹點,基部凹陷處有點狀淡色種臍,頂端有微凹的合點,腹面有縱行隆起的種脊。種皮堅硬,胚乳白色,子葉淡黃色,肥厚,均富油質。氣微,味微澀。

2、枳椇:種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徑3.2-4.5mm。

3、毛果枳椇: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直徑4-5.5mm,腹面中部有棱,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廣東、廣西等地有以連肉質花序軸一並入藥。均以飽滿、有光澤為佳。

枳椇子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鼠李科枳椇屬植物枳椇。

形態特征

1、北枳椇:落葉灌木,高約10m。小枝紅褐色。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廣卵形,長8-15cm,寬6-10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粗鋸齒,兩面均無毛;基出3脈,淡紅色。聚傘花序腋生或頂生,不對稱;花雜性,綠色,花梗長6cm,萼片5,近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先端平截,中微凹,兩側卷起;雄花具雄蕊5,花絲細,有退化的子房;兩性花有雄蕊5,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淺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生於肥厚、扭曲、肉質的花梗上,成熟後味甘可食。種子扁圓,紅褐色,有光澤。花期5-7月,果期8-10月。

2、枳椇:落葉喬木,高達10m。樹皮灰褐色,淺縱裂,不剝落。小枝紅褐色,幼時被銹色細毛;冬芽卵圓形,芽鱗2,大而早落。葉互生;葉柄長2-5cm,紅褐色,具細腺點;葉片卵形或卵圓形,長8-16cm,寬6-11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心形,邊緣具細尖鋸齒,上面無毛,背面脈上及脈腋有細毛;三出脈,淡紅色,側脈3-5對。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對稱,總花梗長約6.5cm,小花梗長約3mm;花雜性,徑約7mm;萼片5,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形,黃綠色;雄花有雄蕊5,中央有退化的雌蕊;兩性花具雄蕊5,子房上位,埋於花盤中,圓錐形,3室,每室具1胚珠,柱頭半裂或深裂。果實近球形,灰褐色,無毛,徑6-8mm;果柄肉質肥大,扭曲,徑3-5mm,紅褐色,上具黃色皮孔,成熟後味甜可食。種子扁圓形,暗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毛果枳椇:高大落葉喬木,高達18m。小枝褐色或黑紫色,無毛,有明顯的皮孔。葉紙質,長圓狀卵形或寬橢圓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截形、近圓形或心形,葉下面密被黃褐色或黃灰色不脫落的絨毛。二歧式聚傘花序頂生或兼腋生,花黃綠色;花萼密被銹色柔毛,要片具明顯的網脈;花瓣卵圓狀匙形;花盤密被銹色長柔毛;花柱自基部3深裂。漿果狀核果球形,果序軸膨大,被銹色或棕色絨毛。種子黑色、黑紫色或棕色,近圓形,腹面中部有核,背面有時具乳頭狀突起。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分佈區域

1、北枳椇:分佈於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臺灣。

2、枳椇:分佈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等地。

3、毛果枳椇:分佈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及貴州。

道地產區

主產於陜西、廣東、湖北、浙江、江蘇、安徽、福建等地。

生長環境

1、北枳椇:生於海拔200-1400m的次生林中或栽培。

2、枳椇:生於海拔2100m以下陽光充足的山坡、溝谷及路邊,也常栽培於庭園內。

3、毛果枳椇:生於海拔600-1300m的山地林中。

生長見習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但不耐空氣過於幹燥,喜陽光充足,潮濕環境,生長適溫20-30℃,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堿性地均能生長,適應性較強。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種子需砂藏90d後再播。春季條播,行距30cm,溝深2-3cm,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覆土後稍加鎮壓,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35-40cm時,按行株距400cm×300cm挖穴種植,每穴栽1株。

紅棗  萬事如意  留念  那敏  南楓雅居  號嘴  黃金忙內  夢天  投影幕  心機男  蜊叉泊  麻醉誘導  內陸帝國  腸道細菌  連詞  民權縣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