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療 > 疾病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百科

片吸蟲病(fascioliasis)是由肝片形吸蟲(fasciolahepatica)和巨片形吸蟲(fasciolagigantica)寄生於草食性哺乳動物的肝膽管內,或人體而引起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是牛、羊等動物嚴重的寄生蟲病之一,感染率高達20%~60%,臨床表現主要由童蟲在腹腔及肝臟所造成的急性期表現及由成蟲所致膽管炎癥和增生為主的慢性期表現.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病因

(一)發病原因

肝片形吸蟲蟲體大小(2.0~5.0)cm×(0.8~1.3)cm,背腹扁平,似葉形,呈深紅褐色,體前端呈圓錐狀突起,稱為頭錐,頭錐後蟲體驟寬稱為肩峰,口吸盤較小,位於蟲體頂端,腹吸盤略大,位於頭錐基部,蟲卵甚大(130~150)μm×(63~90)μm,橢圓形,淡黃褐色,卵殼薄,分兩層,一端有小蓋,卵內充滿許多卵黃細胞.

肝片形吸蟲的生活史:在終宿主肝膽管內成蟲產卵,隨膽汁進入腸道,混於糞便中排出體外,在22~26℃水中,經9~14天發育為含毛蚴卵,並迅速鉆入錐實螺,在螺體內經胞蚴和雷蚴兩代發育成尾蚴,其後從螺體逸出,在水面下浮遊,當接觸動物體(植物或腐生物)後脫去尾部,形成囊蚴,附於水中物體上(如水草),其體形頗似草帽狀,當宿主生食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後,囊蚴經小腸消化液脫囊後,逸出後成為尾蚴,經腸壁進入腹腔發育為童蟲,在腹腔約48h,童蟲鉆破肝被膜進入肝實質中,以肝組織為營養繼續發育,在肝內遊走約6周後最終進入肝膽管中寄生,約經4周發育為成蟲,自感染囊蚴到糞便中找到蟲卵,最短10~11周,每條成蟲每天可產卵約20000個,成蟲在人體內壽命可達12年.

(二)發病機制

肝片吸蟲對人體的損傷大致可分為童蟲和成蟲兩方面,早期童蟲穿過腸壁進入腹腔,在此過程中可破壞組織,在蟲道上留有出血灶,童蟲在肝實質中移行時,以肝細胞為食,損傷肝組織,隨著童蟲的發育,肝損傷更為廣泛,可出現纖維蛋白性腹膜炎,肉眼可見肝臟明顯充血,其間佈滿乳白花紋(硬結部分),鏡檢可見肝損傷處充滿肝細胞殘片,嗜酸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肝組織表面偶有小膿腫,膿腫內充滿嗜酸性粒細胞及大量的夏-雷結晶,童蟲在肝內遊走約6周後進入膽管中寄生並發育為成蟲,成蟲寄生在膽管內,使管腔明顯增大,突出於表面,蟲體的吸盤及皮棘等機械性刺激,可引起炎癥性改變,並易致繼發性感染而引起細胞性膽管炎或肝膿腫,蟲體能產生大量的脯氨酸,可誘發膽管上皮增生,因此成蟲引起的主要病變是膽管炎癥及上皮增生,致使膽管管腔變窄,管壁增厚,膽管周圍亦有纖維組織增生,嚴重者可見較大的膽管也有慢性阻塞及膽汁淤積,從而發生膽汁性肝硬化.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癥狀

病人有畏寒,發熱,發熱波動在38~40℃,持續1~2周,甚至長達8周;常有肝區疼痛,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脹氣,嘔吐,腹瀉或便秘等癥狀,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此期黃疸較少見,成蟲在膽管內寄生,致肝膽管炎癥和膽道阻塞,病人常有反復持續性的上腹部脹痛,或有膽絞痛,不規則發熱,黃疸,惡心,蕁麻疹或瘙癢,肝臟腫大有輕微觸痛,貧血是該期的特征之一,並有進行性加重的趨勢,晚期病人可能出現膽管硬化,膽汁性肝硬化.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

小兒片吸蟲病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尤以急性期為甚,白細胞通常在(10~43)×109/L,嗜酸性粒細胞最高可達0.79,血沉加快,最快達164mm/h,血紅蛋白多為70~110g/L,亦可更低.

2.肝功能檢查:急性期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異常,ALT,AST升高,慢性期血清膽紅素增高,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可增高至51~81g/L,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倒置,IgG,IgM和IgM升高,而IgA正常.

3.病原學檢查:病原學檢查結果陽性是確診的依據,但急性期的早期往往查不到蟲卵,一般要在感染後2~3個月方可查到,可采用水洗沉淀法,改良加藤法或汞-醛碘濃集法從糞便中查蟲卵,對十二指腸引流液沉淀或者離心後檢查,陽性率高.

剖腹探查在膽管中發現成蟲或蟲卵,腹腔鏡活組織檢查或其他組織病理檢查中發現蟲體或蟲卵都可作為確診依據.

4.免疫學檢查:可用蟲體可溶性蛋白抗原進行血清免疫學檢查,方法可選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間接血凝試驗(IHA),對流免疫電泳(CIE)等方法,血清學檢測結果與其他吸蟲感染有交叉反應,但在感染早期檢查不到蟲卵時,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輔助診斷意義,如檢測血清中肝片吸蟲的循環抗原,較檢測抗體價值更大,檢測病人糞便中肝片吸蟲吸蟲抗原,在感染後第6周即為陽性,具有早期診斷意義.

5.腹水檢查:腹水為草黃色,細胞數在1000×106/L以上,主要為嗜酸性粒細胞.

影像學檢查

1.超聲波檢查:肝臟超聲波檢查見膽道中肝片吸蟲為0.3~0.5cm圓形陰影,似“奧林匹克環”,腹部捫診時,該陰影能活動.

2.CT檢查:可出現“假性肝臟腫瘤”.

3.膽道造影:膽道造影時不同角度可見蟲體陰影不同,側面觀為細長卷曲繩索狀,其他角度可見狹長的圓形陰影或假性壁層消失缺損.

小兒片吸蟲病預防

加強傢畜管理,劃區放牧,避免污染水源,飲用水(包括牲畜)與一般用水分開,飲用水宜定期消毒,加強衛生宣教,不喝或不吃可能遭受污染的生水和水生植物,以切斷傳播途徑.

醫療事故  千裡姻緣一  得失寸心知  木溪  顧子熹  同花順  才可能  面沖  西蔣村  銅銹  胸壁損傷  聯紅村  保定市  電報局  蘆坑  杏幹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