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胚細胞瘤
来源:74U閱讀網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百科
回盲腸綜合征(ileocecalsyndrome),又稱粒細胞減少性腸病、粒細胞減少性小腸結腸炎,亦有稱之為白血病合並盲腸炎,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統惡性病變,如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再生障礙性貧血,周期性粒細胞減少癥等病人可合並此病征.病變可累及回腸末端、盲腸,闌尾及右半結腸.臨床主要表現為粒細胞減少期間的發熱,腹痛,腹脹,腹瀉,血便、惡心、嘔吐等.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病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征的確切病因尚未明確,一般認為與粒細胞減少,白血病細胞腸道浸潤,強力化療藥物的應用(尤其是阿糖胞苷)和繼發感染等因素有關.
(二)發病機制
白血病可使胃腸道廣泛受累,可有結腸黏膜出血,壞死,小腸黏膜潰瘍,回腸穿孔,闌尾炎,本病征多累及回盲腸和右半結腸,其可能原因是因為該區域淋巴組織豐富,腸腔較擴張,腸壁較厚,容易繼發黏膜缺血和細菌感染,白血病浸潤是本病征的發病基礎,強力化療藥物的應用和粒細胞減少時的繼發感染是本病的直接原因.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癥狀
本病征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粒細胞減少期間的發熱,腹痛,腹脹,腹瀉,血便,惡心,嘔吐等,粒細胞計數嚴重減少,可低於0.5×109/L,體溫多在38~39℃,腹痛多為持續性右下腹痛,類似闌尾炎;亦可呈彌漫性疼痛,類似腹膜炎,腹瀉嚴重者可有腹脹,脫水,電解質紊亂等表現,大便性質不定,可為水樣便或果醬樣血便等,腹瀉嚴重並發敗血癥者,可出現循環障礙,病死率可達80%.
腹部體征:腹部膨隆,腹肌可緊張,以全腹壓痛,以右下腹為甚,或固定於右下腹壓痛,可有輕度肌衛和反跳痛,腸鳴音減弱,腹水征陰性,X線檢查無特異性表現.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檢查
1.血象檢查粒細胞計數顯著減少,可<0.5×109/L,原發病若為再障則全血細胞顯著減少.
2.血液檢查做血PH值和血鈉,鉀,氯等檢查.
3.大便檢查可有血便等異常改變.
根據臨床需要選擇X線,B超等檢查.
小兒回盲腸綜合征預防
各種血液系統疾病在治療中,應加強支持療法,嚴格防治各種繼發性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