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皇甫謐 針灸鼻祖

皇甫謐 針灸鼻祖

本 名:皇甫謐

別 稱:皇甫靜

字 號:字士安

 號玄晏先生

所處時代:三國曹魏→西晉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安定朝那

出生時間:公元215年

去世時間:公元282年

主要作品:《針灸甲乙經》《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列女傳》

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後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 [1-2] 。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傢、史學傢,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後得風痹疾,猶手不釋卷。晉武帝時累征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瞭《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並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

出身名門

皇甫謐出身於東漢名門世族,六世祖皇甫棱為度遼將軍,五世祖皇甫旗為扶鳳都尉,四世祖皇甫節為雁門太守。節之弟皇甫規是個文武全才,時為安羌名將,官至度遼將軍、尚書,封壽成亭侯,為涼州三明之一。曾祖皇甫嵩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官拜征西將軍,太尉。後來,皇甫氏族漸趨沒落,但朝中大仍不乏做官之人,皇甫謐的祖父皇甫叔獻,當過霸陵令,父親皇甫叔侯,僅舉孝廉。

傢道衰落

皇甫謐生後遂喪生母,傢道更加衰落,過繼給叔父,十五歲時隨叔父遷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在戰亂中度過瞭他的童年和少年。自幼貪玩不習上進,跟村童編荊為盾,執杖為矛,分陣相刺,嬉遊習兵。年二十(公元234年)。仍遊蕩無度,猶不好學,人以為癡。一次,謐將所得瓜果進獻叔母任氏,任氏說:“《孝經》雲‘三牲之養,猶為不孝’。汝今年餘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因嘆曰:“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從教。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純之甚也!修身篤學,自汝得之,與我何有。”(《晉書·皇甫謐傳》)因對之流涕,謐甚感痛,遂拜鄉人席坦受書。

發奮著述

皇甫謐從此改弦易轍,矢志發奮讀書;二十六歲時(公元241年),以漢前紀年殘缺,遂博案經傳,旁采百傢,著《帝王世紀》《年歷》等;四十歲(公元254年),叔父有子既冠,喪所生後母,遂還故鄉;四十二歲(即公元256年)前後得風痹癥,悉心攻讀醫學,開始撰集《針灸甲乙經》;四十六歲(公元260年)時已為名聲鶴起的著名學者,魏相司馬昭下詔征聘做官,不仕,作《釋勸論》,仍耽玩典籍,忘其寢食,時人謂之書淫;五十一歲時(公元267年)晉武帝續詔不仕,相傳曾到陜西隴縣龍門洞、平涼崆峒山避詔;五十三歲時(公元269年),武帝頻下詔敦逼,上疏自稱草莽臣,乃不仕;五十四歲時(公元270年),又舉賢良方正,不起,自表就帝借書,武帝送書—車;六十—歲時(公元277年),帝又詔封為太子中庶、議郎、著作郎等,皆不應,著驚世駭俗的《篤終論》;六十八歲時(公元282年),《皇帝針灸甲乙經》刊發經世,皇甫謐在張鰲坡去世,其子童靈、方回,尊父篤終遺訓,擇不毛之地,將其儉禮薄葬於塬邊。世人稱之為“皇甫塚子”。

明朝嘉靖年間,皇甫謐得以從祀景惠殿三皇廟。

指事  揚工  身份證復印  頭號粉絲  潘瑋柏  安外  楚雲  古平  五王  崇陵  寺堌堆  華濤  粉底  官塘停保場  長黃  河東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