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颺 曹魏大臣臺中三狗之一
来源:74U閱讀網
中文名:曾三
別名:曾攻玉曾海雲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益陽
出生日期:1906年(丙午年)7月21日
逝世日期:1990年11月28日
職業:公務員
畢業院校:長沙長郡中學
信仰:共產主義
代表作品:《曾三檔案工作文集》
1906年出生於湖南省益陽縣新市渡高村。早在青少年時代,他就追求真理,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
1920年,曾三在益陽縣立第二高等小學(即箴言書院)讀書時,就因學校收取瞭學生取暖費而不給烤火,帶領全班同學罷課,提出不得使學生挨凍,不得體罰學生的要求,震動瞭全縣教育界。
1922年,曾三考入長沙長郡中學,深受熊亨瀚等進步教師的影響,開始接受馬列主義,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
1924年11月,社會主義青年團在長郡中學成立支部時,他就加入瞭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此期間,他和同班同學宋希濂(後任國民黨陸軍中將)一起創辦《雷聲》報,抨擊時弊,宣傳愛國思想。宋希濂去廣州後,他將《雷聲》報改名《新雷聲》報,並當選為社長。
1925年3月,曾三加入中國共產黨。“五卅慘案”發生後,他被選為“青滬慘案湖南雪恥會”和“長沙青滬慘案雪恥會”執行委員。他組織同學積極參加罷工、罷課、罷市活動,舉行遊行示威,查抄日貨,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7月,受黨組織派遣,曾三和夏曦、熊亨瀚等8人組成代表團,到李宗仁的第七軍做軍隊組織工作,隨軍北伐。1926年春節,曾三回縣城,參加瞭以高文華為首組織的耍“訴苦燈”遊行,還為遊行活動撰寫瞭“訴苦歌”。
1927年初,曾三任中共湖南區執委秘書。馬日事變發生後,受命潛回益陽隱蔽。
1930年他在武漢找到高文華,與黨組織接上瞭頭,並被派往上海中央特科學習無線電通信技術,從事地下無線電工作。經周恩來籌劃,他與李強和張沈川等創辦無線電訓練班。大革命失敗後,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的環境下,曾三輾轉到漢口。
1931年被派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擔任報務員,實現瞭中央紅軍與在上海的黨中央的第一次無線電聯系。從此,在毛澤東、朱德等的領導下,曾三及其戰友開創中國工農紅軍的無線電通信事業。曾三先後任蘇區中央局電臺政委、臺長,並兼任紅軍通信學校政委。參加瞭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
1936年西安事變後,曾三赴西安,任紅軍聯絡處電臺臺長。
1937年3月回到延安。曾三是中共及紅軍早期電臺的報務員和領導者,為開創中共的無線電通信事業,培養機要人員,做出瞭重要貢獻。抗日戰爭初期,曾三擔任與友軍聯絡的工作。
1938年,赴新疆任西路軍“新兵營”政治委員、黨委宣傳委員、政治處副主任。
1940年3月到西安做秘密情報工作,同年11月返回延安。在延安,曾三先後任中共中央敵區工作委員會秘書處處長、第二室副主任兼政治處主任,中央辦公廳機要科政治協理員、中央秘書處處長,並當選為中共“七大”代表和中央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
1946年冬,中共中央機關開始疏散轉移。曾三和中央秘書處部分人員帶著一大批核心機密檔案,東渡黃河到晉綏,於1948年5月到達河北平山西柏坡,歷經千辛萬苦,勝利的完成瞭中共中央檔案的安全轉移任務,為保存寶貴歷史資料立下功勛。在西柏坡,曾三參加瞭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記錄工作。
新中國建立後,曾三歷任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處處長、秘書局局長、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新中國第一任國傢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中共“八大”代表 。
1962年起先後擔任全國地方志小組組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組長、名譽會長等職,在堅持馬列主任、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組織編纂全國新的地方志方面做瞭大量開拓性的工作。
1951年至1961年連續擔任中共中央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職務,十分重視對幹部的培養、教育,關心青年成長,為加強中央機關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瞭貢獻。
“文化大革命”中,曾三遭受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堅貞不渝,與林彪、“四人幫”一夥進行堅決鬥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的冤案得到徹底平反,恢復瞭原職務,仍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中央檔案館館長。黨的十二大當選為中顧委委員,並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黨的十三大。
1990年11月28日曾三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