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曆史 > 人物  >  正文
亲,暂时无法评论!

鄧拓 因文革而自殺

鄧拓 因文革而自殺

中文名:鄧拓

別名:鄧子健、馬南邨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閩侯

出生日期:1912

逝世日期:1966年5月18日

職業:新聞工作者

畢業院校:河南大學

信仰:共產主義

鄧拓,乳名旭初,原名鄧子健,鄧雲特(註:另有一說為鄧殷洲),筆名馬南邨(不宜簡化為馬南村)、於遂安、卜無忌等。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竹嶼人,傢住道山路第一山房。中國新聞傢,政論傢。1930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赴晉察冀邊區任《抗戰報》社長兼主編。後任新華通訊社晉察冀總分社社長等職。1945年主持編印《毛澤東選集》。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社長,1955年任中科院科學部委員,1958年調任北京市委文教書記兼《前線》雜志主編,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1960年其兼任華北局書記處候補書記,並主編《前線主編理論刊物《前線》。1961年3月,開始以“馬南邨(cūn)”為筆名在北京晚報副刊《五色土》開設《燕山夜話》專欄,共發稿153篇,受到讀者喜歡。他的雜文愛憎分明、切中時弊而又短小精悍、妙趣橫生、富有寓意,一時全國許多報刊、雜志爭相仿效,開設瞭類似的雜文專欄,為當時“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文苑增添瞭生氣。他與吳晗、廖沫沙合寫雜文《三傢村札記》。鄧拓 撰寫過大量社論、雜文,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著有《燕山夜話》等,深受讀者歡迎。 文化大革命中與吳晗、廖沫沙一起被誣為“三傢村”成員;1966年5月18日,他含冤而死。

1966年4月16日,《北京日報》刊登關於《燕山夜話》和《三傢村札記》的批判材料,“三傢村”被打成“反共集團”,成為文化大革命的最早犧牲品。5月18日,鄧拓含冤自盡,成瞭“四人幫”1966年起大興文字獄的第一個犧牲者。鄧拓另有《中國救荒史》、《論中國歷史的幾個問題》等論著。他的雜文重史識、史論,抓住現實,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謂雅俗共賞。

鄧拓及其傢人照

當年風雨讀書聲,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濟人應碌碌,心為革命自明明。 艱辛化作他山石,赴蹈從知壯士情。歲月有窮願無盡,四時檢點聽雞鳴。

這是一首題贈友人,也是自己用來抒懷明志的詩。他的一生是英勇的。在反動派瘋狂屠殺工農和共產黨人的白色恐怖最嚴重的時刻,他毅然加入瞭中國共產黨。在我們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他放棄瞭學業和專業,奔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場。在極端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他一手握筆,一手拿槍,出生入死,嘔心瀝血,十年如一日,和他的戰友們一道,創造瞭人類新聞史上的奇跡。他襟懷坦白,光明磊落,面對風雲變幻的種種復雜情況,勇於講真話,講真理,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人的堅持真理、堅持原則的革命精神。

他的一生是悲壯的。他畢生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主編出版瞭中國革命出版史上的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寫過大量熱情謳歌和傳播毛澤東思想的章。但是最後卻被林彪、"四人幫"橫加一個"反對毛澤東思想”的罪名含冤辭世。他以畢生的精力宣傳真理,歌頌光明,揭惡和黑暗;卻慘死在用最卑鄙的謊言和最惡毒的誣陷織成的羅網之中。他用他犀利的筆英勇奮戰瞭一生,最後卻被一小撮以殺人的反動文痞的筆桿子殺害。在他活著的時候,有些人不能真正瞭解他,有的人誤解過他,責難過他,甚至傷害過他。但是,在他死後,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越來越瞭解他,懷念他,越來越敬重他。

他的一生又是短暫的。他在他生命的盛年就離開瞭我們。但是,他讓自已生命的分分秒秒都發出瞭光和熱。他留給人們的精神財富是多方面的。他一生爭分奪秒,珍惜"生命的三份之一" "生欲濟人應碌碌,心為革命自明明"。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瞭自已的志向和信念。和成千成萬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瞭生命的先烈一樣,他也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就是鄧拓。

薪資  客輪  水土保持  音名  群體  雙溝  植皮  圩閘橋  新實  王平子  議論  洞湖  良輔  法律責任  移動夢網  臉面 

注:凡本網未注明來源為閱讀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閱讀網致力于資訊傳播,希望建立合作關系。若有任何不當請聯系我們,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

聯系我們|74U.net All Right Reserve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