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指甲
来源:74U閱讀網
猴樟別名:香樹,香樟,猴挾木,大胡椒樹,
猴樟簡介:猴樟,中藥名。為樟科樟屬植物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C.hupehanum Gamble的根皮、莖皮或枝葉。具有祛風除濕、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風濕痹痛、吐瀉腹痛、腹中痞塊、疝氣疼痛。
猴樟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除濕、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主治
風寒感冒、風濕痹痛、吐瀉腹痛、腹中痞塊、疝氣疼痛。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研末酒炒佈包作熱敷。化學成分
根、幹、枝、葉均含揮發油,以根部含油量最高,約2.9%,枝含油量0.06%,葉含油量0.46%-0.6%。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驅風,行氣,溫中,鎮痛。”
2、《中草藥土方土法戰備專輯》:“莖皮治燒傷,燙傷。”
猴樟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根皮、莖皮刮去栓皮,洗凈,曬幹。嫩枝及葉多鮮用。猴樟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樟科樟屬植物猴樟。形態特征
猴樟喬木,高達16m。樹皮紅褐色;小枝圓柱形,暗紫色,末節有角棱;芽卵形,具絹狀毛。葉互生,厚紙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8-17cm,寬3-10cm,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上面幼時稍有細毛,後變光亮,下面初有灰色絹絲狀毛,後則稍有短柔毛,呈灰白色,中脈暗紅色,側脈4-6對,互生,下部葉脈有時對生,脈腋有腺點;葉柄長2-3cm。圓錐花序腋生或側生,長10-15cm,2回叉狀分歧;總梗長4-6cm;花被6裂,花被管漏鬥狀;裂片卵形,先端反曲,內面有白色絹毛,早落;發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球形,徑7-8mm,果梗先端膨大,宿存花被的先端反曲,果托盤狀。分佈區域
分佈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焙。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叢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