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葉白芨
来源:74U閱讀網
石米別名:小石棗子,還陽,
石米簡介:石米,中藥名。為蘭科植物小羊耳蒜LiparisfargesiiFinet的全草。分佈於陜西、湖北、四川。具有潤肺止咳,舒筋活血之功效。用於肺結核咳嗽,風熱咳嗽,百日咳,風濕麻木,勞傷身痛,跌打損傷。
石米功效作用
功能
潤肺止咳,舒筋活血。主治
用於肺結核咳嗽,風熱咳嗽,百日咳,風濕麻木,勞傷身痛,跌打損傷。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潤肺止咳。主治肺結核咳嗽,風熱咳嗽,百日咳。”石米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幹。石米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蘭科植物小羊耳蒜。形態特征
附生草本,很小,常成叢生長。假鱗莖近圓柱形,長7-14毫米,直徑約3毫米,平臥,新假鱗莖發自老假鱗莖近頂端的下方,彼此相連接而匍匐於巖石上,頂端具1葉。葉橢圓形或長圓形,堅紙質,長1-2(-3)厘米,寬5-8毫米,先端渾圓或鈍,基部驟然收狹成柄,有關節;葉柄長3-6毫米。花葶長2-4厘米;花序柄扁圓柱形,兩側具狹翅,下部無不育苞片;總狀花序長1-2厘米,通常具2-3朵花;花苞片很小,狹披針形,長1-1.8毫米;花梗和子房長8-9毫米;花淡綠色;萼片線狀披針形,長5-6毫米,寬1.2-1.4毫米,先端鈍,邊緣常外卷,具1脈;花瓣狹線形,長5-6毫米,寬約0.3毫米;唇瓣近長圓形,中部略縊縮而呈提琴形,長4-5毫米,上部寬2.5-3毫米,先端近截形並微凹,凹缺中央有時有細尖,基部無胼胝體但略增厚;蕊柱長3-3.5毫米,稍向前彎曲,上端有狹翅。蒴果倒卵形,長6-7毫米,寬3-4毫米;果梗長6-7毫米。花期9-10月,果期次年5-6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陜西、湖北、四川。生長環境
附生於林中樹上或山谷巖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