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雞
来源:74U閱讀網
斷腸草別名:胡蔓藤,狗鬧花,大炮葉,大茶藥,鉤吻,娥簍亮,娥羅冷,奢樹,納窩補,爪朵留,
斷腸草簡介:斷腸草,中藥材名。為馬錢科植物胡蔓藤Gelsemiumelegans(Gardn.etChamp.)Benth.的全株、根、葉。全株具有祛瘀除濕,活血散瘀,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皮膚濕疹,惡瘡腫毒,頑癬,跌打損傷,骨折瘀腫,風濕關節炎。傣族、拉祜族將根外用於風濕骨痛。佈朗族、苗族將根用於瘡癤;外用於搽癬。基諾族將葉外用於關節炎。
斷腸草功效作用
功能
全株:祛瘀除濕,活血散瘀,殺蟲止癢。主治
1、全株:皮膚濕疹,惡瘡腫毒,頑癬,跌打損傷,骨折瘀腫,風濕關節炎。
2、根:風濕骨痛,瘡癤,搽癬。
3、葉:關節炎。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泡酒或煎水外搽,或粗粉加豬油外搽。註意事項
此藥隻能外用。
化學成分
1、根含鉤吻堿子、鉤吻堿醜、鉤吻堿寅、鉤吻堿卯、鉤吻堿丙、鉤吻堿丁、鉤吻堿戊、胡蔓藤堿甲、葫蔓藤堿乙、葫蔓藤堿丙、葫蔓藤堿丁、阿枯米定堿等。
2、葉含鉤吻堿子、醜、丁和鉤吻堿辰等。
藥理作用
有鎮痛,鎮靜,抗炎,散瞳,抗腫瘤,明顯抑制心肌收縮力和抑制呼吸等作用。
毒理作用
中毒死亡主要因為呼吸麻痹。
相關論述
《本經》:“主金瘡,乳痓,中惡風,咳逆上氣,水腫。”
斷腸草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現代臨床用於治療疥瘡,癬,濕疹,淋巴結核,疔瘡,癰腫,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和神經疼痛等。
相關配伍
1、治疥癩:鉤吻、白芷、青黛、五倍子、枯礬、馬錢子、蛇蛻各6g,冰片1.2g,松香、雄黃各4.5g,將前述藥物共研末,蠟油熔化調成藥膏外敷。
2、治瘰癧結核:鉤吻根、紅老木薯各適量,搗爛,醋煎,冷後外敷患處,連用3天。
3、治癰疽惡瘡:鉤吻全草適量,曬幹研末,凡士林制藥膏外敷。
斷腸草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株:全年均可采,切段,曬幹或鮮用。根:秋季采挖,洗凈,切段,曬幹。葉:全年均可采,除去雜質,曬幹或鮮用。
斷腸草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馬錢科鉤吻屬胡蔓藤。形態特征
常綠藤本,枝光滑。葉對生,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三歧分枝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黃色;萼片5,分離;花冠漏鬥狀,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上位,柱頭4裂。蒴果卵狀橢圓形;種子多數,有翅。花期8-11月,果熟期12月至翌年2月。分佈區域
分佈於貴州及華東、華南、西南等地。生長環境
生於向陽的山坡、路旁草叢或灌木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