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露
来源:74U閱讀網
歪脖子果別名:人面果,郭滿大,郭埋拉,
歪脖子果簡介:歪脖子果,中藥名。為藤黃科藤黃屬植物大葉藤黃GarciniaxanthochymusHook.f.exT.Anders.的莖葉。植物大葉藤黃,分佈於我國雲南南部和西南部至西部(尤以南部西雙版納分佈較集中)及廣西西南部(零星分佈),廣東有引種栽培,喜馬拉雅山東部,孟加拉東部經緬甸、泰國至中南半島及安達曼島也有,日本有引種栽培。具有解毒斂瘡,驅蟲之功效。主治螞蟥(水蛭)入鼻。
歪脖子果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斂瘡,驅蟲。主治
螞蟥(水蛭)入鼻。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取鮮汁滴入鼻腔。歪脖子果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螞蟥(水蛭)入鼻,取鮮汁適量滴入鼻腔,螞蟥可自行掉出。(《雲南中草藥續集》)歪脖子果植物學信息
形態特征
喬木,高8~20米,胸徑15~45厘米,樹皮灰褐色,分枝細長,多而密集,平伸,先端下垂,通常披散重疊,小枝和嫩枝具明顯縱稜。葉兩行排列,厚革質,具光澤,橢圓形、長圓形或長方狀披針形,長(14~)20~34厘米,寬(4~)6~12厘米,頂端急尖或鈍,稀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中脈粗壯,兩面隆起,側脈密集,多達35~40對,網脈明顯;葉柄粗壯,基部馬蹄形,微抱莖,枝條頂端的1~2對葉柄通常玫瑰紅色,長1.5~2.5厘米,幹後有稜及橫皺紋。傘房狀聚傘花序,有花(2~)5~10(~14)朵,腋生或從落葉葉腋生出總梗長約6~12毫米;花兩性,5數,花梗長1.8~3厘米;萼片和花瓣3大2小,邊緣具睫毛;雄蕊花絲下部合生成5束,先端分離,分離部份長約3毫米,扁平,每束具花藥2~5,基部具方形腺體5枚,腺體頂端有多數孔穴,長約1毫米,與萼片對生;子房圓球形,通常5室,花柱短,約1毫米,柱頭盾形,中間凹陷,通常深5喬木,高8~20米,胸徑15~45厘米,樹皮灰褐色,分枝細長,多而密集,平伸,先端下垂,通常披散重疊,小枝和嫩枝具明顯縱稜。葉兩行排列,厚革質,具光澤,橢圓形、長圓形或長方狀披針形,長(14~)20~34厘米,寬(4~)6~12厘米,頂端急尖或鈍,稀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中脈粗壯,兩面隆起,側脈密集,多達35~40對,網脈明顯;葉柄粗壯,基部馬蹄形,微抱莖,枝條頂端的1~2對葉柄通常玫瑰紅色,長1.5~2.5厘米,幹後有稜及橫皺紋。傘房狀聚傘花序,有花(2~)5~10(~14)朵,腋生或從落葉葉腋生出總梗長約6~12毫米;花兩性,5數,花梗長1.8~3厘米;萼片和花瓣3大2小,邊緣具睫毛;雄蕊花絲下部合生成5束,先端分離,分離部份長約3毫米,扁平,每束具花藥2~5,基部具方形腺體5枚,腺體頂端有多數孔穴,長約1毫米,與萼片對生;子房圓球形,通常5室,花柱短,約1毫米,柱頭盾形,中間凹陷,通常深5裂,稀4或3裂,光滑。漿果圓球形或卵球形,成熟時黃色,外面光滑,有時具圓形皮孔,頂端突尖,有時偏斜,柱頭宿存,基部通常有宿存的萼片和雄蕊束。種子1~4,外面具多汁的瓢狀假種皮,長圓形或卵球形,種皮光滑,棕褐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裂,稀4或3裂,光滑。漿果圓球形或卵球形,成熟時黃色,外面光滑,有時具圓形皮孔,頂端突尖,有時偏斜,柱頭宿存,基部通常有宿存的萼片和雄蕊束。種子1~4,外面具多汁的瓢狀假種皮,長圓形或卵球形,種皮光滑,棕褐色。花期3~5月,果期8~11月。生長環境
生於溝谷和丘陵地潮濕的密林中,海拔(100~)600~1000(~1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