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
来源:74U閱讀網
杜鵑別名:鵜鴂,巂,子巂鳥,杜宇,子規,怨鳥,子歸,催歸,陽雀,
杜鵑簡介:杜鵑,中藥名。為杜鵑科動物小杜鵑CuculuspoliocephalusLatham的肉。分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夏時遍佈我國東部。具有滋養補虛,解毒殺蟲,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病後體虛,氣血不足,瘡瘺,跌撲腫痛,關節不利。
杜鵑功效作用
功能
滋養補虛,解毒殺蟲,活血止痛。主治
病後體虛,氣血不足,瘡瘺,跌撲腫痛,關節不利。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2隻;或燒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適量,薄切貼敷。相關論述
1、《綱目》:“瘡瘺有蟲,薄切炙熱貼之,蟲盡乃已。”
2、《中國動物藥》:“滋養補虛,解毒殺蟲,活血止痛。治病後體虛,氣血不足,諸瘡腫痛,跌撲瘀血作痛,關節不利等。”
杜鵑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久病氣虛,體弱無力:杜鵑1隻,黃芪50g,當歸10g,熟地15g。共煎煮之,食肉飲汁,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2、治諸瘡腫痛:杜鵑1隻,燒存性研末,乳香、沒藥各15g。打碎,合勻,每服5g,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3、治跌撲瘀血作痛,肢體曲伸不利:杜鵑1隻,紅花10g,延胡索10g,牛膝10g,木瓜15g。煎服,食肉飲汁,日服2次。(《中國動物藥》)
杜鵑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捕捉,捕殺後,除去羽毛及內臟,鮮用或曬幹。杜鵑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體長28cm左右。上體大都青灰色,但頰部灰色;眼瞼黃色。尾羽灰黑色,中央沿羽軸有白色小斑,其外側有白色橫紋。下體白色,雜有細小黑色斑紋。嘴暗黑色,嘴基和下嘴黃色;跗蹠、趾和爪等亦黃色。杜鵑動物學信息
動物屬種
杜鵑科動物小杜鵑。形態特征
體長28cm左右。上體大都青灰色,但頰部灰色;眼瞼黃色。尾羽灰黑色,中央沿羽軸有白色小斑,其外側有白色橫紋。下體白色,雜有細小黑色斑紋。嘴暗黑色,嘴基和下嘴黃色;跗蹠、趾和爪等亦黃色。分佈區域
分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夏時遍佈我國東部。在長江中、下遊及以北地區為夏候鳥。